中式熏香的正式名称?
根据外形特征可分为原态香材、 线香、盘香、 塔香、香丸、香粉、 香篆、 香膏、 涂香、 香汤、 香囊、香枕等。
原态香材香料经过清洗、干燥、分割等简单的加工制作而成。原态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观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块等。
线香常见的直线形的熏香,还可细分为竖直燃烧的“立香”,横倒燃烧的“卧香”,带竹木芯的“竹签香”等等。
盘香 又称“环香”,螺旋形盘绕的熏香,可挂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烧,有些小型的盘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炉里使用。
塔香 又称“香塔”,圆锥形的香,可放在香炉中直接熏烧。
汉代人为什么喜欢薰香?他们使用的香炉有哪些形制?
以上博主“笑语千年”关于汉代香炉的文章写的很好,分类举例也很到位,学习了。
卓然堂海外收集珍藏战汉青铜香薰多年,颇有所成,大多为罕见珍品。在众多的博山炉中,有一类特殊的香炉,利用特制的炉盖,使烟气定向逸出,并在炉膛旁另置入气口,使烟气形成烟柱,一气凌空。此炉在设计上运用了空气热力学原理,与一般的博山炉大相径庭。也符合唐代诗人李白所描述的:“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经测试,这种博山炉所具有的独特设计,是为了其形成的烟雾定向上行流动而不是无序㳽散。一般的博山炉或香炉置有多个出气孔,烟气逸出后缭绕㳽漫并无固定方向可循,恰似飘飘仙气。而此炉的设计者别出心裁,将此炉的烟雾出口造成三个狹窄的涡轮片形裂隙,缝口沿山势缓缓上行。毎个裂隙底部外侧巧妙的设计了一个片状山峰,起到遮风作用,防止烟气向外㳽散及周边的气流影响烟气向上提抽的作用。当炉内香料点燃时,温度升高,炉外的冷空气经兽口进入炉腹,驱使炉内已产生的烟雾溢出炉盖上的三条弧形出口。三个裂隙状若山谷,两边夹以山峰形成烟道,使烟雾随山谷向上汇集到顶峰。而山顶峰上与三个裂缝相对应的沟壑使散出的烟雾在峰顶汇集而融合为一股烟,笔直向上。随着兽口不断进来的冷空气从下推动,冷热对流,使烟气直冲天际,形成一柱烟的效果。
此类具有特定效应的汉代博山炉,之前并无明确的界定,亦未被报道。卓然堂所藏的战汉香薰炉中,有四件这种香炉,表面装饰技法各异,包括一对铜鎏金、一件铜错金银及一件稍大但仅有浇铸纹饰的薰炉。
在此分享几件汉代青铜薰炉,使藏友有更多的视觉感知,希望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汉代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神化的王国,这是一个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王国。这种羽化登仙的人生观,在汉代的青铜器设计中,有直接的反映。熏炉主要用于烧香料,又叫香熏。在汉代,在室内熏香的风气较盛,尤其是在南方。
但熏炉的制造,却是北方比南方精美,这应与中原地区的铸造技术水平较高有关。博山炉是其典型范例。***把这种香熏塑造成仙山——博山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因此又通称博山炉。汉代博山炉代表作品是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
这件作品造型生动,装饰优美。汉代博山炉的设计,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的祈求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汉代的熏炉:又名香熏,烧香料之用。炉体多为豆形,也有仿生形的熏炉。炉盖上会设计出镂空的花纹或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空中冒出。炉座呈盘形,用以盛水,以助熏蒸香气。熏炉的器形在现代的审美意识形态中,也可称为一件优美的产品,因为它将产品的主要功能,如放置香料、扩散香气等与产品的外形合理地结合,并融入一些优美的形态和时代的语义,使产品提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汉代和西域相通以后,中外文化、经济得以交流,国外的名贵香料输入中国,燃之香气弥漫,因而***有用香熏住屋及衣衾的习俗。熏炉的设计一般都十分讲究,制作精巧。鱼纹寓意吉祥的装饰手法,在汉代也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