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见过的最美的夕阳是在哪里?
晚霞是非常美的风景,但很多时候,眼睛看见的风景很美,拍下来就会很一般,不是曝光过度,就是太灰太暗,或者角度不好。怎么能拍好落日晚霞呢?夕阳无限好,不怕已黄昏。怕不怕,就看你的技巧了。这里先强调一下:拍夕阳的重点就在于突出第三者(即是除了夕阳和静物以外的),它是拍照的核心。
夕阳的美,在于她亮点的黯淡,光晕的扩散。这个光晕的选择以三七、或者黄金分割比例为最好,最能符合人类的审美。
夕阳的美,在于她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晚霞。突出晚霞的作品必须用映射来体系,比如这幅通过水面的反射。她是霞光万丈。通过增大光圈来对细节体现的更深刻,但这不是一定的,也可以根据自己想展现的来特殊刻画。
1、时间:
很多朋友以为我要说废话,拍晚霞,当然要傍晚去。这么想就错了,这么做是不会拍出漂亮晚霞的。 要在傍晚之前去,提前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到你要拍摄晚霞的地方,踩点。观察哪里拍摄角度更好,哪里拍摄视野更好,周边都是什么环境。
2、调好设备:
a、手机可调节的参数很少,测光和对焦没有分离。因为手机比较直观,通过屏幕,我们就可以判定照片的明暗。如果过暗,点击屏幕暗部对焦,画面整体亮度就会有提升。如果过亮,点击亮部对焦,画面就会变暗。光圈:为了使得画面各处都清晰,光圈要小于F8(就是F后面的数字比8大。很多手机可以调节)。感光度:晴天,ISO设置为100就够了。手机上设置。
b、单反设置:
对焦模式:单次自动对焦。
我见过的最美的夕阳是在家乡。那是在小学四年级时,也是在秋天,一天老师教我们学谚语,其中有句就是:“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卡麻。”(注:卡麻就是青蛙的俗称;发霞就是朝霞或晚霞)结果下午放学后就看到西边天上,霞光万道,直插云霄,简直是美呆了。于是,这次夕阳的美景连同这个谚语就一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夷陵之战全过程?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221年7月,刘备发兵,击败陆逊军团前线驻守的部队,占领巫山、秭归等地。自此之后,数月没有大的战事。
8月,孙权向曹丕称臣,11月被封为吴王。也就是在11月,孙权命陆逊为督,前往西线迎敌。此时派出陆逊并不是为了决战,而是增加谈判筹码。
事实上,自刘备兴兵,孙权就开始认错了,并指派诸葛瑾写信劝告刘备。二国之间进行谈判,但在赔偿的问题上迟迟没有谈妥。
但也有可能是孙权故意拖延时间,被曹丕封吴王后,避免了两线作战,更有胜利的把握。
222年1月,陆逊攻打秭归,而这时,刘备因为数月没有大的战事回到成都。刘备返回秭归,让吴班、陈式领管水军,驻守在夷陵。
2月,刘备东进,率大军进犯夷陵,驻守在猇亭。黄权统领北军,作为侧军。
6月,陆逊先攻蜀国前锋军的一营,不利,武将说这是浪费兵力。陆逊在此次中了解了蜀国的扎营,而6月是夷陵最为炎热时间,猇亭又多草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