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中"醍醐"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是一个意会词,它绝不是指用一桶“醍醐”从脑袋上直接浇下来,实际上在古代“醍醐”很难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浇”得起的。那么“醍醐”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从酥酪中精炼出来的奶油。
“醍醐灌顶”最常见的用法是佛教中用来比喻通过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大彻大悟,从而除却烦恼、身心清爽的感觉。那么佛教又是怎么跟“奶油”扯上关系的呢?这就要从“醍醐”二字讲起。
“醍”本是一种速酿的薄酒。《说文新附·酉部》说:“醍,清酒也。”而这种酒又是微带***的丹赤色,故《玉篇·酉部》又说:“醍,酒红色。”“醐”与“餬”是同源字,指的是糊状的液体。因此“醍醐”二字,一字表颜色、一字表形状,连起来就是赤***的精炼奶油。醍醐质地细腻润滑,“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
不要以为“醍醐”就只是奶油,它在古代印度被视为牛乳中的美味极品,“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是也”。醍醐难得就难得在“精炼”上,它需要经过重重工序的提炼才能制作出来。《大般涅盘经·圣行品》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稣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连佛经都忍不住称赞这人间美味。
二、喻佛性之精粹
最常见的便是佛教中常用醍醐来比喻佛性之精粹智慧。“释经,言闻正法,如食醍醐”。佛教中的醍醐灌顶便是将人食用醍醐后的清凉通感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豁然贯通。又如《维摩诘讲***》称“闻名如露人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也是此意。
由于醍醐精炼的特点,古人又将精酿之美酒也称作“醍醐”,此说多见于诗中。白居易曾写《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又有《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四、喻人品之高洁
同样是借醍醐难得、精粹的特点,古人又用醍醐来代指高洁之士。《新唐书》中有称赞穆宁四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之言说道:“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
参考资料:《说“醍醐”》、《佛经中有关乳制品的词语考探》
醍醐灌顶,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指酥酪上凝聚的油,迎头浇下,让人通体清爽。醍醐灌顶的引申义,即比喻人受了某人或某种书籍知识的启示,如同灵魂瞬间开了窍,头脑陡然清醒,对事物或规律得到彻悟。
那么,“醍醐灌顶”中“醍醐”是什么意思呢?醍醐有三层含义,最表层的意思指酥酪上凝聚的油。酥酪就是奶酪,奶酪上的油,就是醍醐。
《本草纲目·兽一》在介绍“醍醐”时引用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的话说:“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唐人所撰《新修本草》说:“醍醐,生酥中,此酥之***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使津出得之。”
以牛(或羊)出奶,以奶出酪,以酪产生稣,以生稣产熟稣,以熟稣出醍醐,从这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看出,醍醐就是从乳品中精炼出的酥油,是乳品加工的最高境界,提炼的过程十分复杂。
醍醐的第二种意思,佛教将它比喻为佛性。佛教根据牛出奶、奶出酪、酪产生稣、生稣产熟稣、熟稣出醍醐的这种逐步升华的过程,而将人生相应地分成五味: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
以此衍生,《大般涅槃经·圣行品》故将人们修佛的过程也分成不同的层次,经曰:“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佛教中,醍醐灌顶与涅槃都是佛性的升华,修炼的高境界。星云***在《佛教修行者入涅槃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一文中指出:
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
醍醐灌顶中“醍醐”的意思:是佛教中指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的意思。常用以比喻听了高人的意见后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醍醐,本义有三层,一是指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二是佛教用语,比喻佛性。三是用来比喻美酒。
《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中对醍醐的解释:“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
“醍醐灌顶”最早的用法是佛教中比喻通过给人灌输佛性智慧使人产生灵感,达到大彻大悟。来除却烦恼、使身心清爽。
那么佛教又是怎么跟“奶油”联系上的呢?下面简单讲一下“醍醐”二字。
醍醐原是指酥酪上凝聚的油。把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上指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大彻大悟。
“醍”的原意是指按照古老方法和许多复杂工序才得到的一种质地粘粘的发酵乳脂。从春秋始,“醍”字的意思就成为了好酒,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周礼·天官·酒正》记载古时酿酒业,其中酒澄清分为五个等级:“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
孔子门徒留下的言论《礼记·礼运》里对醍也有这样记载:“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粢醍”就是红色的酒。
古代著名医生李时珍也写下这样的诗句:“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枯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醍醐”二字在我国南北朝时,佛教兴起时,就在经书里偶尔出现“醍醐”一词了,到唐朝“醍醐”就在汉译本佛经中的词义确定为“本质”、“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