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因循什么意思?
莫因循是一个拉丁词语,意思是不要盲目追随,不要被习惯和传统所束缚,要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词语常用于鼓励人们不要被既定的观念和约束所限制,要勇于创新和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科技和商业领域,莫因循的精神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白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我妈和奶是白族,外婆白彝,父系汉族,我就一民族大团结的结晶。
白族有自己的文字的,很早以前就有了。是根据汉字来创造称“僰文。原来认识的人就很少。一般是官方用来记录各种历史文件,还是各种社会***的,为了区别于中央王朝。
“僰文”是白族参照汉字创造的一种记录白语的文字。部分借用汉字,其实有不少的发音及意思都和古汉语相同,完全可以用汉字来代替;而白族的语言很多保持的古汉语的发音和意思。这说明白族和中原华夏人有受很深渊源的。
山花碑僰文,和汉字几乎一样↓
例如白族民间跳的霸王鞭,和陕西,山西霸王鞭有类似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这种感觉。
白族霸王鞭↓
白文的字体结构分两类:
一是借用汉字;
借汉字的音,表示白语的意思。按汉字的意思,读白语的音。直接使用汉语借词和汉字完全一样。
二是自造新字。
想问一下阁下是在哪里看到的白族没有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
1.白族及其语言
白族是中国的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从起源开始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明朝开始逐渐的汉化,但是他们仍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白语是白族人民日常的主要交流工具。现在很多地方的白族人都是会双语的,即白语和汉语。而一些边远地区,白族同胞只懂白语,大多都不懂汉语。对于白族人来说,从古至今,白语和汉语一直都这么均衡的发展着,并没有很明显的吞并或者萎缩,那么由此来说,白语在以后不短的时间内应该还是白族同胞主要的交流工具。
2.白族的文字
白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很早就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白语,到南诏中后期,又通过增损汉字笔画域仿照汉字的造字法将汉字偏旁部首组合成字等办法,创造了"白文",用来书写本民族的语言。这种文字历史上又称为"僰文",为了和建国后创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称"老白文"、"古白文"、"方块白文"或"汉字白文"。它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由于南诏帝国和大理国一直以汉字为官方文字,没有刻意的对白文进行推广和发展,所以白文没有成为整个白族统一的通用民族文字,但是民间还是有很多人一直使用,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和统治阶级。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白文的使用范围也在日渐缩小。老一辈白族人所说的白语词汇、固定说法、歇后语、典故等,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文得到各界的重视,又创造了新的白文,或者叫拼音白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符号基础的拼音文字,***用拉丁字母,字母次序、名称、书写方法、读音都和汉语拼音方案大致相同,后来在剑川、大理推广的很好。
以此来看,白族的民族文字——白文,不仅存在,而且经历了两个阶段,老白文和新白文。
3.白文的传承和发展
此问本身是个伪命题,对侍历史要慎之又慎,且莫混淆视听,误导他人。
堂堂南诏帝国,大理王朝,怎的无有语言文字,怎么可能呢?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老白文和新白文。
老白文,南诏时期,通过增损汉字笔画,仿汉字的造字法将汉字偏旁部首组合成字,创造了″白文",用来书写本民族语言。这招日本,朝鲜都用,谁叫汉语言文字那么强大呢?
老白文形成后并没有成为全民通用文字,与明代在云南大肆焚毁民族古迹不无关系。从明以前的白文碑铭和书面文献看,南诏时,白族用白又书写历史著作,文学作品,说明白文在当时使用是很普及的。
新白文,新中国成立后,以拉丁字母为符号基础的拼音文字,只因书写方法,读音,名称与汉语拼音方案大致相同,58年的设计,并没有推行。
日渐汉化,这是原因也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