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书泼茶香”从何而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
因为都是饱读诗之人,生活情活情调自然与众不同。他们相互提问各句诗词的出处。赢者饮茶。玩得不亦乐乎。由于过于高兴,手中的茶潵落在身上。
故有此典故(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历史上,据我所知,是有这么两件事。
一是出自我个人非常欣赏的李清照《金石录》,据说李清照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爱好相同,都是喜好读书藏书,所以文人们在一起,饭后也没有我们这样有这么多***设施,因此两人饭后的闲情***就是,烹茶。
烹茶总要有点乐趣,因此就用比赛的方式来决定谁先饮茶,这个比赛的方法就是,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那么比赛中赢得那一方非常开心,因此就不经意的泼了对方一身茶。因此这个故事就一直流传下来了,我觉得“赌书泼茶”真的是非常让人羡慕,饭后与心爱的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琴瑟和鸣,如此美好。
二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词人纳兰性德在他的《浣溪沙》中,有这么一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这首词是在悼念自己的亡妻,我引用的那句是纳兰在对往事的追忆,想到的是自己与妻子琴瑟和谐的日子,想起来非常的悲伤。
而纳兰的赌书消得泼茶香也是在引用李清照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妻子曾经的恩爱。
所以说呢,追根究底这句还是来自李清照了~
不过,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种夫妻之间的“赌书泼茶”的情调~
赌书泼茶香来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悼念亡妻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潇潇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到是寻常。
这里纳兰容若,引用了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生活中的典故《赌书泼茶》而来。
李清照和丈夫都是爱书,读书之人,夫妻琴瑟和鸣,伉俪情深,经常吟诗作词作为***消遣,为增加生活情趣,添了一个赌茶游戏,饮茶前,双方互相考教学问,答题者要说出,一句诗词或典故出自哪本书第几页,先答者占得先机,先饮。随手拈来的问题,李清照都能快速答出,占了头筹,饮茶时由于心情愉悦,常因大笑将茶泼洒一身。
因此留下了赌书泼茶的典故。
赌书泼茶香自来;
作赋相视乐中品。
赌书泼茶香从何来?
赌书泼茶,出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两个人都喜欢读书和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非常强,所以每次吃完饭以后,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谁先喝茶。一个人问某个典故出在那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对的先喝茶,可是赢的往往过于开心。反而将茶水洒在了身上。此故事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常用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美德。
又到一年团圆时,哪些诗词最相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是天外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月·中秋词
北宋宋太宗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满月中最圆、最亮的,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歌吟中秋的众多诗词中最具亮点的当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首词。南宋人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记》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如此高度评赞,岂敢调儿啷当瞎喷。
苏轼在中秋夜相思谁,词序已有交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为密州(山东诸城)太守,与***由(苏辙)已经六、七年不相见了,因此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何人能答。唐人李白也早有疑问在胸,“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类似“问月”的还有较早的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天上明月何年就有,无论古人今人还真的“话不圆”呢!
苏轼在此一问不是要去探究明月何年何月何日“生”(存在),而是借赏月饮酒吐一吐因政治失意之闷,又抒一抒与弟苏辙别离数年的惆怅之感。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相悖,因此受到某些排挤。苏轼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打击,他决定远离朝廷出任密州太守。“高处不胜寒”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朝廷虽近却是是非之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词的亮点所在。苏轼是一个扛得起,放得下,看得开的官员。当他春风得意时不忘乎所以;当他遭贬失意时也能自我解脱。天上明月尚有“阴晴圆缺”,世间之人又怎能没有“悲欢离合”呢?苏轼的人生哲理名句无不启迪着后世人。
唐诗中的“望月怀思”名篇当数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情满面,鬓如 霜,夜来幽梦怱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让人回味,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吋,还有描写残月的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都是写月亮的好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已过,中秋将近,正是游子怀乡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感情太大众化。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东坡先生的《江城子》太过悲悽。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非常美妙。
但我感触最深的是白居易的《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很喜欢“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几句,请教大家,还有哪些描写品茶的古诗词?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几句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散曲《人月圆·山中书事》,意思是山中闲来无事,用松花来酿酒,自酿自饮;用春水来煎茶,自煎自品。真是潇然自得,好生让人羡慕。
说到古代品茶的诗词,还真不少。比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一个暮春,又是寒食节,临近清明,作者远离朝廷远离家乡,内心的惆怅自不待言。但他并没有消沉,很快就从伤感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以新火试新茶,品茶、饮酒、读书,自得其乐。这就是苏轼,永远那么乐观旷达,如清风明月那般从容明亮。而茶的芬芳高雅,正好与诗人的气质相配。
如杨基的“小桥小店沽酒,初火新烟煮茶。”“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陆游的“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上都是写茶的佳作。
总之,茶清香淡雅,温暖柔顺,春夏秋冬,四季长存。东南西北,老少皆宜。如谦谦君子,常伴人类左右。做一盏茶的知己,品人生千般况味。
笔者在这里列举了几首品茶的诗词。
《过山庵》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天地一间屋,心安到处家。
淡中尝世味,吟里足生涯。
煨芋频添炭,烹泉旋品茶。
空山无纸帐,梦不到梅花。
《雨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小雨初增气惨凄,新晴差解病沉迷。
关于品茶的诗句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写茶的话,茶仙卢仝的得先来: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