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杠杆的根源是什么?
资本总是逐利的。高杠杆的源头就是资本的一种套利追求利益最大化。
中国有一个市场几十年来基本上就是只涨不跌。那就是房价。谁在几十年前加杠杆买房。买的越多。杠杆加的越高。收益就越大。就成为今天的中产阶级。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动辄十余万余一平米。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两三千元。房价上涨的倍数与财富效应令居民目瞪口呆。纷纷后悔不加杠杆购房。现在还没有进入到中产阶层。
加杠杆购房在16年再度进入一个新的***。当年信贷增量主要是居民中长期***。也就是居民购房***。全年来看 与地产有关的信贷占当年信贷资金的45%左右。去年居民信贷资金购房在地产调控下有所降低。但依然位于高位。
两年下来。居民杠杆激增。已经与欧美国家很接近。如果不是银行没有房贷额度。居民难以获得住房***。居民购房势头得到遏制。居民杠杆还要升高
居民购房原因在于通胀预期。钱越来越不值钱。房价上涨看不到一个拐点。于是乎在利益驱使下不断加入购房大军。
至于实体经济加杠杆。主要在于通胀预期和我国融资结构。通胀预期下。谁加杠杆投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实现垄断利润。就是市场赢家 谁横向投资。实现规模最大化和多元经营。谁就是行业精英。
因此中国实体经济总是有投资饥渴症和融资饥渴症。信贷资金总是供不应求。 银行有多少信贷资金都会被实体经济拿走用于投资。
国企则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担任了维护经济增长的任务。因此在经济增速放缓下。国企就承担了投资拉丁经济的重任。加杠杆投资成为一种社会担当。导致国企杠杆难以控制。
我国融资结构主要以间接的债务融资为主体。而这与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过大消费不足有关。直接融资不构成杠杆。
而企业热衷借钱投资。在于存***基准利率过低。钱很便宜。存款基准利率很长时间低于通胀水平。 加杠杆成为市场赢家。
从宏观账户体系来说,投资=储蓄+净出口,投资是债务的动力,但投资的资金来源又分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内源融资,只有间接融资才形成债务。我国的高杠杆与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有关,而这由于我国的高储蓄密切相关,因为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投资=储蓄,即使在开放条件下,净出口也可以看作是国外储蓄,但我国的内部储蓄占绝大多数。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要回答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源是什么。我想,有三点主要原因:(课参考胡伟俊《理解去杠杆》)
1. 土地:土地市场的***垄断,导致了财富从农民和购房者向***转移。由于土地供应受限所导致的高房价,也提高了居民部门的储蓄率。
2. 国企:国企对于上***业的垄断,导致了***从下游竞争性行业向上游的转移。而且,国企也缺乏派发股息的动力。即使派发股息,由于***的大股东地位,很大一部分也没有流向非公共部门。
3.金融:历史上,中国金融的主要功能是动员社会资金以实现工业化。为了帮助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又能保证银行的盈利,存***利率都明显被压低。信贷***明显向国企倾斜,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债务三分之二仍然是国企债务。目前,虽然中国已经完成了存***利率的市场化,但存***利率仍远远低于市场水平,这可能和中国银行业类似卡特尔的市场结构有关。低于市场水平的存款利率,导致***从居民向银行,随后向***者的转移。而低于市场的***利率,必然导致信贷供不应求,这又解释了信贷额度依然存在。银行绕开信贷额度的努力,又导致了影子银行的兴起。而且,中国股权融资比例太低也与此有关。事实上,中国股市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国企解困服务的,当然需要通过限制市场准入来保障资金流向国企,而这又导致了股市独特的估值结构和上市溢价,使得注册制改革至今难以完成。由此也可见,中国独特的金融体系,背后有其深刻的制度逻辑和路径依赖。
当***从低储蓄倾向的非公共部门流向高储蓄倾向的公共部门时,就推高了经济的储蓄率,而消费率则被压低了。这时,整个经济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这些储蓄重新变成需求。因为储蓄=投资+净出口,所以一个办法是通过出口输出过剩储蓄,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前中国整体杠杆率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时,经常项目顺差在2007年曾达到GDP的10%左右,而从2011年开始则一直徘徊在2%。毫不奇怪,从2012年开始,为了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投资必须保持在高位,而整体杠杆率则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