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名称的由来和源考?
欢迎关注【懂茶帝】!
南宋普洱茶原产云南省,古今中外负有盛名。2007年获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保护。
现有三大产区:临沧、西双版纳、普洱市。普洱茶生产历史悠久,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西藩,是指居住在康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可见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贸易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产攸乐、革登、倚邦...六茶山。”普洱府即现在的普洱市,是当时滇南的重镇,周围各地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现在,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盛产普洱茶。
普洱茶主产区位于澜沧江两岸,在北纬25"以南的滨南滨西南地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保山、临沧等地州(市)。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属于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季雨林。海拔在1200~ 2500米,年平均温度在15C ~20"C,大于10C的活动积温6000~ 8000,年降雨量1200~ 2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 80%,土壤为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pH 4~6之间。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发育。由于短跨度内地形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因而干湿季分明。优质普洱茶多产于海拔1500~2000米的高山茶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普洱茶蕴藏着广泛的民族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是指普洱茶;“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和利用、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的市场。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普洱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青草似的生涩味,因此,古南诏的少数民族用“ 椒、姜、桂 ”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 ”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具有药理作用。)《蛮书》所载内容,明确记述了茶叶产地及创建姜饮方式的种茶人“蒙舍蛮”。从所记载产茶的区域、种茶民族推断,与后来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相吻合的。《云南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清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也说:“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谢谢邀请~~喜欢的话请关注一盏茶社
普洱茶,是茶客们最钟爱的茶种之一
汤色油红透亮,香味醇正,当年的乾隆皇帝对它也甚是喜爱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点盛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相传三国时期,武侯诸葛南征南蛮,亲手种下了茶树,从此茶叶便在风调雨顺的云贵高原扎下了根,至今,云南基诺族依旧世代祭祀“茶祖”,而茶祖就是指的孔明先生。
唐宋茶文化盛行之时,普洱茶才逐渐被中原所接受,唐宋的茶马古道,不但给唐宋王朝带来了大量的战马,精明的商人们也把普洱茶传遍了中原每一个角落。
那时的滇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唐朝时,滇茶被统称为普茶,明人谢肇制在《滇略》一书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寺庙僧人皆喜普茶,浓厚的韵味与佛堂的檀香木鱼相互映衬,更易于通佛
宋朝中原茶客文人雅士居多,当时茶风儒雅,茶会林立,精明的商人就将普洱茶大都被包装成了盛行的团茶样式,银模压制成团,并在茶团上精心题字“圆茶”,宋朝名士王禹偁有词曰:“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这里的“圆如三秋皓月轮”正是指的普洱圆茶。
谢谢邀请。普洱茶名称是在明朝未才改称为普洱茶。在此之前叫普茶。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往来云南和***之间的马帮众多,这些马帮一来一回,需走上四五千里路,足足等于唐三藏取经的历程。商人运来大批大批毛皮、马匹、纸张、刀具、还有马匹等日用品将交换到的茶叶,以人背马驮运回去。因为交通人马车辆众多,走出了著名的茶马古道。其中一条由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南端易武镇,北上经普洱镇,经大理到达丽江以南,至***江边的石鼓镇。那些走在云南镜内,称之为“古茶道"。由易武通往石鼓镇是一条铺着石块的,称它为“石块古茶道"。再由石鼓镇通过******直达印度,这条在云南镜外的,称之为“茶马大道"。当然,古茶道,茶马大道并不只一条,还有通往缅甸、越南的茶马大道。在茶马古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了许多城市,普洱府渐渐开拓成为云南茶叶最主要的集散中心,慢慢让人感觉到云南茶叶和普洱府连成一体,有了普茶一名,后来到了明朝未年更名为普洱茶。凡是云南境内,由乔木茶树的茶菁制作的茶品,一律通称为普洱茶。以上仅代表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