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不会给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报等各类课外班?
我家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上的特长班比较多,她两周两个月上的幼儿园,当时主班老师教橡皮泥课,有一天,孩子回来说,我想上橡皮泥课,我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吗?老师说可以的,念在人家是主班老师,给个面子,我就报了。副班老师在教手工课,有一天,孩子说我特别想上巧手课,其实我觉得手工课没啥用,就是剪纸呗,但是孩子说喜欢,就报了。
当时幼儿园有外教课,后来又开了英语课外班,我想没有必要再上了,有一天我正上班呢,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家孩子特别想上英语课,还在电话里让孩子说想上英语课,我感觉是不是老师的意思啊,为了孩子高兴,为了老师能好好带孩子,我都报了,后来又报了美术,芭蕾,语言表演等等。当时我女儿班级的这个老师特别精明,特别会让家长报班,几乎全班人都报了她的橡皮泥课,我们心里清楚,但是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也就算了。
我自己觉得报这些班没啥用,尤其是英语是最亏的一个,英语需要在家多练习多坚持,就上课学那么一会儿真的没用。老二以后上幼儿园了,我***少上点课外班,多一些亲子陪伴,像橡皮泥啊手工课啊这些网上都有好多课程,我39.9买了60节课还带材料,闺女当时上手工课和橡皮泥课,一个月100上4节课,60节课就是1500块钱,网上买才39.9。
先说点理念的东西,虽然枯燥,但这是回答题目中给孩子报不报班的逻辑基础。报点课外班让孩子学点什么,还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快乐的玩下去?
1、幼儿园阶段,应该接触更多的世界、积累更多的知识、体验更多的文化、养成更好的习惯。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很丰富,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不知疲倦的给孩子报班(聊过一个家长给孩子报了10个兴趣班,但家庭教育几乎停滞不前),而是家庭内部的言传身教,不经意间的耳濡目染,更需要具体的载体和丰富多元的手段来实现。简单说吧,就是不仅要学点东西,积累点知识,更要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社交能力等等,而不是看重成绩或者最后的结果。
2、“快乐童年”的观点不可取。“没上小学之前,还是让孩子尽情的玩”,“把快乐童年时光还给孩子”“以后孩子学业负担和压力越来越大,幼儿园就让孩子多玩玩”……持这些观点的父母或者是老人不在少数。以我当下的视角和认知,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向圈层化发展,每个圈层都有其特有的特征,是家庭、学识、职业、社交、财富等的综合体,且都相对独立,比如中产圈层、工薪圈层、精英圈层等等。圈层之间的流动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小,越来越难,这个时间窗口也会慢慢关闭。所以,当下可能只有教育和学习才能带来跨越圈层、跳出龙门的机会,未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使孩子再努力学习也很难破圈了。
3、结论:幼儿园或者更小的孩子不要学习呢?要,不仅要学说话、学技能、学自理、学自律、学社交,更要学习与其智力、心理、体力相匹配的知识沉淀。当然我也强烈反对在这个阶段,***取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的方式,我主张该学学、该玩玩,合理分配时间,寓教于乐,投其所好,激发兴趣。也就是,玩的游戏是所学的内容,所学内容应用于玩的游戏中,才能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幼儿园阶段学点啥、报什么班?
我经常跟很多宝爸宝妈聊到这个这个话题!学什么?怎么学呢?学多少呢?就拿我家孩子举例吧。
1.学什么:根据兴趣,尽量涉猎。从2岁到6岁,英语、钢琴、数学、语言表演、画画、舞蹈、轮滑和滑冰、实验、乐高等等学习我们都有选择。这里面大部分是我们给他选的,有一些是自己想要上的,还有一些是跟风其他小朋友想学的。当然,这么多内容也不是都是在培训机构学习,有一些是我们自己在家教的。
2.怎么学:分层分级,抓住重点。根据对孩子的要求,征求孩子的想法以及孩子的能力和爱好,对孩子学习的内容进行分层,也就是划了重点。第一类是必须上的,必须坚持学且需要上好的,比如英语、数学、钢琴等;第二类是孩子感兴趣的,这部分主要是尊重孩子目前的感兴趣,比如画画、轮滑;第三是孩子原来比较感兴趣现在没有兴趣的。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经历也有限,同样,家长时间精力还有资金也有限,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孩子的爱好进行分层管理,紧紧抓住主要矛盾。
3.学多少:坚持不懈,深入学习。对于重点学习的内容,一方面要坚持,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放弃,勇于克服和战胜困难;另一方面要重点投入,比如学钢琴,我们的要求就是坚持和音乐素养培养,目前的要求是每天练习不少于30分钟;数学则是保持训练数学和逻辑思维,重视过程不注重结果(就是答案对不对不重要,主要是怎样得出正确的结论);英语从小接触,营造语言环境,现在的要求是每天坚持听说读写训练,包括听和读几篇绘本,给外教聊会天,默写一些单词和句子等等。
总之,在幼儿园阶段,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打好基础,合理分配时间,科学编排***和精力,莫让自己后悔和遗憾,毕竟时间不可逆,孩子体力、智力发展的黄金期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