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春满人间,莺歌燕舞作一首藏头七言诗?
《春满人间,莺歌燕舞》!藏头诗一首!
🍀🍀!《赞春天》!
春回大地万物新,满眼葱绿景色亲,
人欢三月油菜金,间隔寒冬红梅吟,
莺飞鹊叫舒欢心,歌声甜脆梦唤真,
燕子双双诉情深,舞风戏蝶柳幽荫,
(春) 风得意柳婆娑,
(满) 挂青丝迎朝霞。
(人) 生美好初心始,
(间) 见层出万里花。
(莺) 啭鸟啼天籁曲,
(歌) 音谐和叫喳喳。
(燕) 衔鸿毛筑爱巢,
(舞) 鸾绕凤喜唰咧。
谢邀!
春满人间,莺歌燕舞。作一首藏头七言诗
《春播》
春天田野耕耘忙,
满地欢笑在农间。
人定胜天排万难,
间隔两季丰收年。
莺飞草长蝶恋花,
歌功颂德种粮人。
燕子低飞要下雨,
《春满人间,莺歌燕舞》作藏头诗。
春暖三月桃花开,
满园芬芳争姿色,
人看桃花花迷人,
间有蜂儿***蜜忙。
莺鸟飞舞来助兴,
歌声飞扬姑娘笑,
燕子成双枝头嘻,
舞步翩翩游人醉。
本人每天都在发布原创的藏头诗,从入住头条号以来,从未间断过,从未从复过,并切每天还坚持发布一首原创字谜诗,最近还写了一首藏头露尾诗,有兴趣的可去看看,写藏头诗并不太难,但写出好的藏头诗就有些难度了!什么叫好的藏头诗,我认为,藏头诗不是文字的组合,而是要把读者带入意境,写出贯通的故事,写出喻意,写出境界,也就是说写出有血有肉的,并符合主题意思的诗。
藏头诗虽属杂体诗,但也要通韵,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读的通顺上囗,才能称得上好的藏头诗。下面我就以题,以图写首藏头诗,望大家指教。
春撒江南美如画,
满山清绿水碧瑕。
人渡轻舟游仙景,
间隔云露驻芳雅。
莺飞轻鸣水山秀,
歌欢平湖韵新花。
燕飞鹤跃伴春来,
舞遍鱼乡映绮霞。
东北二人转中,东三省的二人转具体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呢?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1、"打通":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
2、"三场舞":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3、"喊诗头":"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4、"说口":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5、"唱小帽":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6、"唱正文":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1]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