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古代书法名家参加第12届全国书法展,能获奖吗?
我认为不能,古人和现代的欣赏水平不一定会一致。古人的书法是其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古代的交流,信件的往来,都是书法书写。而现在书法更为艺术层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人的书法,满足的是自我生活中的需求,简单而言就是自己写的出,别人看的懂,让自己生活变得更为方便。各种书写形体也都是后人来考证的。而现代不同,要求的不一样,它要求的是写出来,可以得到大众的欣赏,得到评委的认同。二者的出发点都是不一致的。
古代先贤的字,根本不入当今书协评委的眼,所以不可能评上。这些评委大多没有什么传统功底,却占领高位充当权威,掌握生杀大权。他们以丑为美,制造垃圾,祸害子孙。官协的行为,已经人神共愤,积重难返,唯一的办法就是解散他们,中国书法才有可能走上正确发展轨道!
获奖作品符合每一次参展的主题,若要偏离,不会入选或者获奖。
参展意义,在于互动切磋,当成一种提高自己的书法兴致,一剂良好的兴奋药丸。
古人的书法,有其历史背景,带着那一个时代赋予的文化思想境界。而今是新时代书境,因为今人不自觉的都有自己时代的思想内涵。因而沾染了时代的烙印,从骨子里具有了现代气息味道。
有的作品从内容和现代人的笔墨形质,有超过古人。
这种观点,可能不被人认可,但全面来看优秀作品的确有了超越。
尊古,不薄今人。
这才是辩证看待问题,一味训诂,也就躺在古人身上,不会进步,书乃不会发展。
今人有着今人书墨的境,古人自有古人的书法境。
各有千秋。望之十二届书展作品。倍感欣慰,书法事业有望快步推进。
前言
首先,本届国展不设奖项,只有入展和落选的区别。其次,古代没有国展,让古代书家穿越的话,就好比关公战秦琼,不具备现实意义。但如果非要这么干,那就不得不具体分析一下了。
一、是否能够入展,要看作品,不是看作者!
再厉害的书法家也不是随便写两个字就叫好作品!当今能入国展的作品没有一件是随便写写的,都是有思想有准备的创作行为。古人并没有或少有这种行为。但也确实因为现代人的这种刻意,才使作品缺少古代传世之作中的自然与灵动。如果有哪位高手能够在“妙手偶得”的情况下拿出一件好作品,那才是国展之幸,真有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被遗漏。
二、能否入展,要看作品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国展有国展的要求,这在征稿阶段就是全面公开的,它对参评作品的规格、材质、装裱情况等条件做了严格的规定,不符合这个规定的作品,第一关就被淘汰了。
国展作品追求展厅效果,所以在尺幅上,除去手卷册页外,几乎都是大幅面,而古代书法都是案头之作。但如果古代书家能按照国展要求打造自己的作品,以他们的功力,想不入展都难!或者王羲之把自己的《兰亭序》装裱成手卷,把各种手札裱成册页投稿过来,哪个评委敢说不能入展!
反过来,就算你欧阳询、颜真卿等任是谁,写个“牛肉二斤”四个“大”字,幅面A4纸大小,这就不符合国展要求。
三、术业有专攻,评委肯定比你专业
看了一些可笑的回答,还是之前我不止一次强调过的观点:书法是个很尴尬的东西,太多人以为自己认识几个字就代表懂书法,甚至懂书法艺术了!说实在的,那些对国展品头论足,大谈评委都没有功力不懂分辨优劣的,你们自己练过几年?入门了吗?以为自己看不懂的就是不好,或者就是丑书!就算你能看懂《兰亭序》,能看懂《十七帖》吗?何况《兰亭序》你也就看个热闹,你知道它好在哪里?你可能觉得《兰亭序》的字华丽妍媚,认为这是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你能看懂吗?你恐怕是碍于权威不敢说它不好吧!
结语
书法艺术分帖学与碑学两大传统,尤其是清朝书道中兴后碑学盛行,至此两大传统可谓齐头并进,地位也旗鼓相当了。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自古帖学体系容易被大众接受,比较雅俗共赏,因为它更接近普通的写字。碑学却不太容易被轻易看懂,非得深入传统精耕于此,才可能领略其中奥妙。因此,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你若深入学习,多年后回头再看,难免不为自己当初的浅薄而感到羞愧难当!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
第一:从国展投稿来看,大约有十万人在投稿,在有限的时间来看,不一定能够把每一个优秀的作品都甄选出来。
其次:书法当随时代,我们都在学习古人的作品,同时我们也表达了时代的性情,我们学习欧体,学习颜体,都是在欧颜的基础上表达时代精神,才可入展获奖。
以上是我回答的浅显表达,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