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大散关古典舞,大散关古诗

交换机 07-01 25
大散关古典舞,大散关古诗摘要: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道战?其记载是否真实?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代是在洛阳开创?都是以陪都的身份存在?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道战?其记载是否真实?最初记载地道战的是《左传》。鲁裏公二十五...
  1.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道战?其记载是否真实?
  2.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代是在洛阳开创?都是以陪都的身份存在?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道战?其记载是否真实?

最初记载地道战的是《左传》。鲁裏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郑国伐陈,“宵突陈城,遂人之”。西晋杜预为之注解道:“突,穿也。”即在夜间实地攻入陈国城门。《墨子・备穴篇》中说:“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即穿地道至城门,放火把城门柱烧坏。对于此地道攻城法如何防备,《备穴》中讲得很详细。大致是,在城中建高楼,观察敌情,发现敌人聚土筑垣或水质浑浊,即知敌人在“穴土”。守方应在城内挖沟,在井中放大瓮,令耳聪者听之,听到穴土方向,即凿穴迎之。穴高广各十尺(约合今六尺),穴内放一狗,狗吠即知人来…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守双方的军事技术已经日益纯熟。

三国时,即公元198年,曹操与张绣、刘表战于安众(今河南南阳镇平县)。张、刘据险而守,曹军前后受敌。曹操“夜凿险为地道,悉讨辐重,设奇兵”。天明,敌方以曹兵已通,全军来追,曹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于是,此战后,地道之名开始出现。但这次却并非是攻城,而是作为掩体,迷惑敌人。204年,曹操围攻袁绍之子袁尚于邺城(今河北临),并筑土山、挖地道,守城的审配在城内作沟堑应对,曹军久攻不破。最后遂自毁土山、地道,作围城之状。后来,又决漳河水灌城始破之(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

曹魏曹丕在位时,即公元223年,魏吴两国开战。曹真围困吴国江陵,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守城吴将朱然应付有方,魏军围攻六月,无功而返(《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大散关古典舞,大散关古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睿时,即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出大散关,突然发兵围困魏国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守将郝昭有备,诸葛亮久攻不。于是,诸葛亮欲为“地突”(地道),郝昭于城内挖深沟横截,蜀军难以入城,双方相持二十余日,蜀军粮尽兵退。(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南北朝时,东魏神武帝高欢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盼河南岸)。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北周大将韦孝宽则掘长堑(沟)以对其地道。今军士屯堑内,北齐兵穿至即擒杀之。北齐又于城四面穿地二十一道,于其中施梁柱,以油灌柱,烧之,柱折城崩。孝宽随崩处竖木栅捍之,敌不得入,一一拒之。神武军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之四五。智力俱困、发疾夜通,不久即死。(《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

玉璧之战结束后不久,高欢亦病死。随后东魏大将侯景叛逃南朝梁武帝萧衍处,并于公元548年发动叛乱,兵锋直指石头城。史载,侯景攻建康(今南京),起土山以逼城楼,守将羊侃命做地道以取其土,外山崩,压军极多。《梁书》卷三九《羊侃传》。

大散关古典舞,大散关古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一个朝代是在洛阳开创?都是以陪都的身份存在?

这而的确是事实,很多朝代都没有将洛阳作为自己的首都,像汉高祖刘邦基本就只是象征性的在洛阳驻跸了几个月,之后很快就迁都长安。东汉将都城建在了洛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长安被农民起义军毁灭,无法复原。之后的曹魏和西晋也以洛阳为首都,在其之后的统一***就不再经常以洛阳为首都。只是作为经济中心的陪都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洛阳无险可守,虽然城池坚固但是并不安全。东汉时期的黄巾军之乱距离洛阳久不过咫尺之遥,董卓入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洛阳周围缺乏险关要隘,让当时身在河东的董卓讨了便宜。长安有崤函之固,不仅可以据守,而且长安再往西走就是戈壁和甘陇地区,这样就建立了无形的战略纵深,长安的安全就有所保障。而洛阳相对与长安则无异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一旦围困起来就非常危险。

其次,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最好分开这是历代统治者总结的经验。因而西汉末年长安被农民军攻破多次,而西汉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长安,对于汉王朝而言是损失惨重。所以东汉的存在感才会这么低,就是因为没有了积累。所以,之后的历代君王就开始搞两个中心,洛阳的陪都地位也就是因此而建立起来的。

大散关古典舞,大散关古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洛阳地处中国重心,周围的土地肥沃运输发达,经济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可是洛阳的富足也造成了其政治上的缺失,洛阳历史上涌现的文臣武将并不多,相较于长安的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等世家大族而言,洛阳缺乏上层的代表人物,所以只富不贵的情况就涌现出来了。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将之纳入考量,而是沦为后备,这应当也是一个因素。

谢谢邀请。

从周公营洛邑,洛阳就是作为丰镐的陪都,是为了震慑商的故地和遗民而建的军事堡垒。西周早期国力强盛,建都丰镐频繁向鬼方(可能是匈奴人的祖先)用兵,并不断取得胜利,据说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新疆天山附近。后期几次南征失败,西周实力大损,又遭到申侯联合犬戎攻击,只能放弃丰镐,迁至洛阳苟延残喘。东周虽然顶着天下共主的名号,实际已沦为百里之国,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能力

秦取得周在关中的故地后,经过十几代人艰苦奋斗,北逐戎狄,南征巴蜀,最终灭残周,吞并六国,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这段历史洛阳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

汉立国之初,刘邦定都长安,经过初期的韬光养晦,终于在汉武帝时期绽放光芒,与匈奴数次大战,使得匈奴远遁,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丝绸之路,汉帝国的疆域西到新疆,北至今蒙古国,南至越南,成为与帝国齐名的伟大帝国,这段历史同样与洛阳无关。

东汉是洛阳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朝代。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建都洛阳,也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但东汉并不是开创王朝,而是继承了西汉,刘秀的成功与他西汉皇室后裔的身份有很大关系。至于接下来的西晋,虽然也是大一统王朝,但统一时间太短,随后而来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几乎将华夏文明摧毁殆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西晋司马氏是华夏民族的罪人,应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隋唐再次定都长安,开创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篇章。唐朝打败了突厥,建立了***开创的面积最大的帝国,同时接纳包容各族文化,使华夏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盛唐的繁荣,富强,特别是那份自信,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未有过的。这期间洛阳作为长安的陪都,为***盛世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到了唐以后,随着长安的没落,洛阳更显得默默无闻。

纵观从周到唐的历史,在西安开创的王朝因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必须向西向北扩张,否则就会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危胁,因此,西安的王朝大都进取心较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洛阳也借着西安的光环,成就了自己的古都之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散关古典舞问题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散关古典舞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muyr.com/post/74179.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