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汉唐舞蹈 鼓

交换机 07-04 30
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汉唐舞蹈 鼓摘要: 澶渊之盟宋朝胜利了,为何还要向辽国纳贡?澶渊之盟宋朝胜利了,为何还要向辽国纳贡?澶渊之战中,宋、辽双方都可以说自己胜利了,如果坦诚一点,他们其实也都可以说自己失败了。在之前文章中,...
  1. 澶渊之盟宋朝胜利了,为何还要向辽国纳贡?

澶渊之盟宋朝胜利了,为何还要向辽国纳贡?

澶渊之战中,宋、辽双方都可以自己胜利了,如果坦诚一点,他们其实也都可以说自己失败了。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自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北伐和雍熙北伐均遭惨败之后,两国的军事对峙逐渐升级。此时,宋军已经是“谈辽色变”了,而辽国则在处理内政的同时整装待发,终于在公元1004年发动了战争。

这一次,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宋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所以才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当时的形势是——宋朝始终惧怕辽国,此时的辽国已经长驱直入上千里,一路打到了黄河边,如果顺利渡河,汴京就要失守了!宋真宗装神弄鬼还行,到了真刀真枪打仗的时候内心已经恐惧到了极点,所以始终在寻求议和的机会。对于辽国来说,他们虽然有着强大的武力,但是孤军深入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宋朝北方部队的包围之中(此时北方有十余万部队作壁上观,虽然不敢出战,但是有一定的震慑力),在关键时刻,辽国诸将萧挞凛又被宋朝八牛弩射杀,辽国军心动荡,也开始寻找议和的机会。

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汉唐舞蹈 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觉得自己这是要完败了,条约才得以签署。

对于辽国来说,他们得到了每年三十万两匹的银、绢。而北宋则得到了瀛州、鄚州,与辽国在法理上确认了以白沟河为界。

大家别以为宋朝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放弃北伐、给辽国岁币就是失败了。要知道瀛州、鄚州等地可是人家后周世宗柴荣从辽国打下来的,此前则是后晋石敬瑭献给辽国的。后晋的领土献给了辽国,后周又从辽国强占了,现在辽国又承认自己被后周强占的领土属于北宋,天下也没这个理啊!

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汉唐舞蹈 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下侵宋,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即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直逼京城开封。

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时任宰相的寇准,反复做皇帝宋真宗的工作,希望他亲临前线,御驾亲征。宋真宗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架不住寇准的软磨硬泡,只得前往澶州亲征。当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后,那些前线的士兵看见了,大呼万岁,气势如虹,士气大振,***冲锋陷阵,个个奋勇杀敌。在激战中,辽国大将萧挞览被宋军的箭射中,立即气绝,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担心僵持下去于己不利,正好宋朝也派了使者与辽军谈判,她就势与宋朝签订了停战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具体内容有五条:一是宋朝每年给辽朝赔款银10万两,纳绢20万匹;二是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称辽圣宗为弟,宋辽结为兄弟国;三是宋辽双方各守疆域,互不侵犯;四是两国不得收留对方的逃亡人员;五是宋辽双方皆不得构筑针对和威胁对方的军事设施。

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汉唐舞蹈 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条约规定,宋朝每年要向辽国纳岁币,数字还不小,国家和人民为此负担很重,就战争的胜负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极不平等的条约,战争赢了还要赔钱,怎么看怎么划不来。但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这应该是较好的一个结果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方面,人心不齐。当时宋朝朝廷对这场战争抱胜望的人极少,主张妥协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大臣主张逃跑、迁都,当时的副宰相王钦若就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掌兵权的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可见当时面对战争,人心是多么的不齐。

另一方面,意志不坚。对于皇帝亲征,在朝廷内部意见也并不一致,尤其是王钦若一帮主张逃跑的大臣,对于皇帝亲征是极为反对的,就连宋真宗本人,也是极不愿意的,只有宰相寇准和前线将士,极力主张皇帝亲征,宋真宗几乎是在寇准的***下,才万般无奈赶到前线督战亲征的。这说明对于此战,朝廷上至皇帝,下至臣工,大多数人意志不坚定。

再者,期望值不高。正因为有人主张逃跑,皇帝不想亲征,这可以看出他们对与辽作战,胜利的期望值不高,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但让宋真宗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亲征带来了士气的高涨,带来了运气的超好,又恰恰射杀了辽军的大将,战局一时宋军占了上风。而且,在交战的同时,宋真宗还派了阁门祗候曹利用与辽军接洽,商量和谈。宋真宗曾交待曹利用,除了割地,其他什么都好商量,意思是赔点钱没问题。曹利用经过与辽军反复讨价还价,最后以30万岁币换得了“澶渊之盟”的和约。

弄清一个事实,“澶渊之盟”签订之前北宋并未胜利,辽军也没有失败,双方只是拉开了战势,小规模打了几场热身仗,北宋军王先和、王继忠等将被俘虏,辽主将萧挞凛战死,双方势均力敌,此段在《宋史》记载稍有些夸大嫌疑,总的来说北宋军打得不错,占了上风,辽军由于主将未捷先死很被动,遂提出停战议和,此举正中宋真宗下怀,拍手叫好,于是就有了“澶渊之盟”宋辽百年和平。

图为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的主角。

历史上交战一方无底气参战、或实力不足不敢战的,以一场小范围的胜利获取谈判资本,获取最大话与权后与敌方停战议和的,还议成了不平等和约的,有几次案例,比如1140年南宋取得几场大捷,赵构在宋军可战而不战的情况下与金人议和,称臣赔款、岳飞成了刀下鬼,这就是《绍兴和议》;1885年中法战争,清军在陆路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统帅被重伤情况下,李鸿章自认为获得最大限度砝码后与法国人议和,法国当时***更替无暇顾及情况下,还是签订了《中法新约》,丢了越南、丧失了一些***。

宋辽澶渊之盟形势图。

1104年的宋辽一战也是上述情况,辽国在萧太后治理下有了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本钱,于是萧太后和辽圣宗亲征、由萧挞凛任主将,率20万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澶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一河之隔,只用时2个月,北宋情况十分危机,宋真宗准备南逃,让大臣求和,宰相寇准抱着皇帝的腿,哀求宋真宗也亲征,咱堵一把,如果赢了就一雪前耻,输了再逃也行,于是宋真宗亲赴战场,由于宋军畏缩在城内不出战,辽军天天在城外喊话宋军也不出来,一天辽将萧挞凛去澶州城下遛弯,准备亲自喊话,谁知被埋伏在附近的宋军弩兵发现,找了个机会给射死了,这下辽军大惊,宋军大振。

图为寇准,时任宰相,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认为是城下之盟的耻辱,将寇准一贬再贬。

本来宋辽军开战时,私下双方使者整天黏在一起,宋使求和辽使一直没答应,谁知主将出去一趟有去无回,战还没开打主将死了,这时的辽军也因战线太长隐患很大,军中开始蠢蠢欲动,省时度势的萧太后答应了求和,而宋军这边由于宋真宗亲临,勤王兵马已集结了几十万,这时完全可以趁势出击辽军,但骨子里就有怯意的宋真宗巴不得议和,于是本有机会掌握主动权的北宋丧失了机去,谈判桌上主要问题就是辽军退兵问题,退兵就要有条件,于是宋真宗是哥,辽圣宗是弟,哥哥每年给弟弟30万,平时两家还要互相走动,这就是“澶渊之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唐古典舞鼓舞天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muyr.com/post/74817.html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