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金城,是什么时候改为兰州的,为什么要改?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瞟骑将军霍去病奉命“将万骑,出陇西”,在河口西南侧北渡黄河,西征河西匈奴。是年,在凯旋归途中,于西固北侧南渡黄河,并命其礼宾官李息主持,在今西团区黄河南岸修筑了兰州历史上第一座城堡,取名“金城”,意寓“言城之坚,如金铸成”,希翼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也有人说,因当年筑城时挖出了金子而名之;或日该城位于京城长安(今西安)之西,当以五行中“金”字命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韩非子·用人》中载有“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一语,极言城池之永固,成为今天正确理解“金城”一词含义的一把钥匙。汉昭帝始元六年,西汉***以“边塞阔远”,“羌番为敌”之故,从汉武帝时设立的天水、陇西、张掖三郡中各取二县,以允吾(音铅牙,今青海民和县东下川口一带)为郡置,始设了金城郡,辖13县。其中6县在今兰州市境内。
自此至隋初的六七百年间,金城郡置随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和行政区域的分合,先后迁至襄武(今陇西)、允吾、榆中、西固城等地,后又迁至榆中县的苑川和子城,辖地也时有变更。此间,在公元265年,鲜卑贵族乞伏国仁建立了西秦***,定都于金城(今兰州市榆中县境内)。
兰州作为中国这一陆都古城的州名,始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废郡置州后设立的兰州总管府,因市南有巍峨挺拔的皋兰山而名之“兰州”。皋兰山高2129.6米,是城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当时黄河从山北脚下流过。(资治通鉴)记载,“皋兰者,音为皋来,河的称呼”。
兰州大学魏晋贤先生考证,“皋兰”是古代羌语“河”之意,皋兰山自然指河边的高山了。古代的部分羌语转换成了蒙语,今天的蒙古人仍有把河叫“皋兰”即是佐证。(兰州古今注)则说,皋兰是匈奴语的音译,“亦当高峻之意”。(重修皋兰县志)则认为因山上长有一种叫“皋兰”的兰草而得名。也有人解释皋兰为蒙语‘飞奔的骏马”之意,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隋朝末年,黄河河道逐渐从皋兰山下北移,昔日的河漫滩和河心滩地陆续淤塞成二级阶地,皋兰山北麓半坡的居民随之北迁至新设置的五泉县内。城郭修在今五泉山和鼓楼巷之间,北以黄河为险,东西长600余步,南北宽约300余步。
至北宋时期,随河道继续北移,为防守之利,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月,在旧城址北侧,又依河另筑新城,其“基岩状如石龟,伏城垣下”,故名“石龟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指挥同知王得对石龟城加以扩建,其后历代又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增筑外廓和深、广各3丈的护城壕,开设郭门9个,敌楼16座。
公元1399年,明肃王迁府至兰州(今省***驻地)。清朝屡加修聋,以砖包砌墙,北筑石堤,使兰州城成为防御外邦入侵的一个坚固的军事防御工程。
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始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设立甘肃行省后,甘肃巡抚以兰州府为省会驻地。1923年设立兰州市政筹备处,进行建市筹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兰州的地位日渐重要,甘肃省***倡议设市,后因时局多变,筹备工作屡经停顿。直到1941年7月1日兰州才正式建市。
提到兰州,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就会想到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牛肉拉面是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独特风味,受到顾客的好评,故而有“中华第一面”之称。当然这里要说的不是兰州牛肉拉面,而且兰州。
兰州,古时称金城,简称为兰、皋。兰州从秦朝设县以来,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又有“黄河明珠”之誉。
那古代的金城,是什么时候改为兰州的呢?又为什么要改?
先来看下兰州(金城)的简史。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施行郡县制,把天下分三十六郡,如今的兰州一带在当时属于陇西郡。但了汉朝初年,兰州同样属陇西郡。
公元前86年,也就是汉昭帝始元元年,在如今的兰州始设金城县,当时属于天水郡。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又设金城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齿轮不断向前,时间进入了隋朝时期,在隋文帝开皇三年时,也就是公元583年,因城南有皋兰山,所以就把金城郡改为兰州。后来的历史,虽然屡有金城郡、兰州相互改动,但兰州这一称呼还是得以使用至今。
兰州在古时之所以叫金城,还是有原因的。金城之名是根据兰州地势险要,固若金汤,取“金城汤地”之意而取名的。
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有些悠久历史的黄河文化名城,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如今的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兰州,简称“兰”,别名金城,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人民***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水***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著名景点有黄河风情线、中山桥、五泉山公园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4]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
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设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金城为兰州旧名,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所以改金城郡为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兰州在秦代属陇西郡。西汉始元元年在今兰州设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置金城郡。取“金城汤池”之意。隋开皇三年,设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甘肃积石山全称?
以下是我的回答,甘肃积石山全称“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是一个以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十多个民族聚居的地区。积石山因其“控蕃和冲要,为陇右首藩”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积石山风光秀美,旅游***丰富,有著名的景点有彩陶王故乡、大禹治水的积石山、古代雄关炳灵寺等。此外,积石山还被誉为“中国彩陶王的故乡”,出土了众多精美的彩陶文物。
积石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发现和探索。
叫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隶属甘肃省临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总面积909.***平方千米。
和面条有关的电影或者纪录片有哪些?
纪录片《面条之路》
《面条之路》(Noodle Road)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寰宇视野》时段于2011年5月9日开播的一部纪录片,全片总共6集,本片邀请著名华裔美食家谭荣辉带领大家走进面条的故事,从面条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面条之路》凭借通过面条来比较亚洲饮食文化这样一个全新的策划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该片在播放的时候也曾受到人们的好评,该片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都进行了实地***访,还利用华丽的计算机构图生动再现了历史。
面条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最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最初的面条又会是什么模样?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个中***竟然能从木乃伊的面具中窥出蛛丝马迹?面条是怎样走进意大利而被称为pasta? 对日本僧侣来说,面条又是怎样一种特别的佳肴?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面条--这一承载人类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过的奇妙之旅!
个人观点:本人家住河北省邯郸市,我们这的面食也非常有特色。磁州卤面,武安拽面,武安炒面,饸珞面,抿曲的,手擀面等等都比较好吃。欢迎广大网友有机会来邯郸的话,可以尝尝,保证满口留香。
《流行世界的美食》
这部纪录片共有6集,第六集讲述的是面条。面是北方的主食。意大利面、拉面、荞麦面、通心粉等等,同一样食物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这是小麦和水的混合物,融合后再在沸水中煮熟。山西是中国面食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温暖干燥,土地只产出小麦。据研究,面在中国具有很大的象征价值,1000多年前,面条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考古学者在青海省民和县村庄发现了一个石器时代的遗址,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作为食物的面条,确实是4000年前中国人吃过的面条。意大利面食的摇篮是那不勒斯,在那里他们一直被称为通心粉。传说马可波罗在1000年前抵达中国,并发现面条,带回了***。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面食?有学者说意大利面没有确切的发明者,它是长期文化演变的结果。两个伟大的面食文明:一个是地中海文明,以意大利为中心;另一个是东方文明,以中国为中心。在地中海文明,人们一直在探索工具机器,让面条生产变得更容易更快捷;在中国,面食的灵巧性得到了发展,在东方,面粉更柔软、面粉更容易加工。在地中海,较硬的小麦没有工具则难以加工。加工后的面食被烘干保存起来,然后可以在其他地方吃。自罗马时代以来,西西里岛一直是意大利的粮仓。在这里,人们发现了第一份面食贸易的书面证据。工匠***文森佐·皮拉尼诺研究了岛上面食的起源。《卢格罗二世之书》保存在巴勒莫图书馆,由***地理学家伊德里西1154年撰写。他详细描述了诺复国王的土地,大量意大利面被出口到***教和***国家。这是面食征服世界的证明。这里的意面是干制意面,在晒干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意大利面是手工制作的,最后的形状是由古老的装置——挤压机决定的。人们把面压在被称为挤压机的穿孔模具上,通过挤压机的孔按压,意大利面变成了人们制作模具的形状。成功干燥面食,有三个基本要素:面团的用水、温暖的西西里太阳和适当的海风。以前的意大利面条会被煮上长达两个小时。到19世纪下半叶,小镇格拉尼亚诺以制作通心粉为生,大约100个作坊为城镇75%的人口提供了工作。面对全球竞争,他们的生存越来越困难。模具是面食制作的关键。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形状。意大利有超过600种意面,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和变化,这使面的种类成倍增加:长条圆面粉丝面、中粗通心粉、蝴蝶面、宽面、大蚬壳粉、直通粉等等。百味来是最先投资新的面条连续生产线的公司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面条工厂。每年能处理21万吨硬粒小麦粉,每年通过销售意大利面可以赚90亿。工匠生产商的主导地位,已被计算化的高科技所取代,那不勒斯的移民打开了面食全球化的大门。意面离不开美味的酱汁。通常是奶酪酱、香料比如胡椒,或肉豆蔻。从19世纪的那不勒斯意面与西红柿结合。吃意面时把面缠绕在叉子上,然后抬起,送到嘴里。在中国,面条的形状各异,做面条的质地不同。在中国,没有压力机或模具。制作面团的各种方法产生了许多种类的面,有着非常令人回味的名字:猫眼、红高粱、蝌蚪、斗蟋蟀、玉蛇等等。在中国,面条***用精心调制的调味料。制作出来的面食,有咸味、甜味、苦味、清爽和辛辣等各种味道。日本面食文明来自中国。常见的是拉面,还有荞麦面、乌冬面。在日本,每一种不同的面严格隔离开来,拉面餐厅里没有荞麦面。日本发明了改变世界的方便面,日本每年消费50亿碗方便面。方便面也叫即食拉面。这种面的产生是快餐界的革命,这是所有快餐里最聪明的一种,只需要加水,就可以吃一顿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