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青岛的冷知识值得分享?
1、青岛的温度不需要看天气预报,记住冬天刮风就冷,不刮风就不冷,西北风一吹,嗷嗷冷啊。
2、这个有点地域黑哈哈,青岛土著老一辈市南人瞧不起市北人,市北人瞧不起四方人,四方人瞧不起沧口人,沧口人瞧不起李村人(以前李村属于崂山县),此条就是为了博君一笑,切勿对号入座。
3、青岛大虾火遍全国好不热闹。真正情况是火车站周边餐饮很少是青岛老板,挂着“青岛XX”,你进去可能听不到青岛口音哈。
4、青岛最地道的海鲜吃法,就是去早市买回家,放锅里啥都不放吃原味。
5、青岛土著认为的青岛市区,即市南、市北、四方、李村,其他的统统不算青岛市区。
6、市民很喜欢给***起外号,如X种树哈哈
7、青岛啤酒包含一厂、二厂、四厂、五厂,这才是正宗的青啤。
暂时想到这么多,我这算是自黑吗?疫情期间,让大家开心下,不喜勿喷~
关于青岛的冷知识那就说点最近最贴近生活的吧,这个城市挺让人奇怪的一大奇观收入很低,而物价挺高,房价更是高的离谱,真的不明白这里的老百姓在面对这么悬殊的收支差距是怎样顽强的生活下去的!
青岛有三大怪
第一怪:骑车不如走路快。
青岛马路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都是单行道,每条道路此起彼伏的,分不清正南正北方向,地面坡度较高,上下坡多,对于骑自行车比较吃力,况且最近的路也得绕很大的弯,所以,骑车没有走路🚶快。
第二怪:青岛啤酒装进塑料袋。
全国各地的啤酒都是以瓶子或罐装的,但是在青岛,尤其是夏季到来,啤酒🍺都是散装,论斤来卖,因为青岛人对啤酒情有独钟。用塑料袋装的啤酒,既能保证啤酒得鲜度,又节约原材料方便大家,成为了青岛大街小巷里一道特有的人文景观。
第三怪:青岛的小曼找老外。
估计是地理环境的关系,青岛地区居住的韩国人,日本人比较多,大街上很多门头都会翻译成韩文和日文招揽生意。青岛女孩喜欢有钱的老外,大部分都嫁给外地人做媳妇了。
先纠正几个出镜率比较高的误会:
1.青岛德国风情街不是德占时期建的,是日占和民国时期建的,八大关也不是德国人规划建设的,是如***包换的Made in 1930th China。
2. 海滩古堡酒店之前是欧人监狱,每次经过都要致敬一下敢去那里体验住宿的小伙伴。
3. 青岛下水道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后来建设的,里面也没有油纸包,键盘侠们求放过。
4.与青岛下水道类似,青岛很多老厂房设备之所以保存完好,一半由于德国建筑质量确实优秀,另一半也要归功于青岛工人百年如一日的勤恳维护。青岛的工匠精神与这座城市的无数知名工业品牌一样,都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5.千万不要信“没去海底世界,就别说你到过青岛”,当年一下火车就看到这个大幅广告觉得简直是明目张胆忽悠人,没去过青岛老城区,才真是没到过青岛。
6.青岛人不是都喜欢哈啤酒的,但一般都喜欢吃噶啦,但面对排骨米饭时这两者都是渣渣。
7.对于体力和技术好的骑手,在青岛老城骑自行车是人生至高享受之一,相信我。
8.青岛跑沿海一线的公交车并不只有321,没必要去挤成狗,手机里下个车来了,哪路车空上哪路,不要怕倒车,你丢不了。
9.大超市比小卖部便宜,小卖部比路边摊便宜,来青补充旅行用品,无论吃的还是用的,请认准大型商超。
第一,青岛海里没有龙虾。
第二,景区周边饭店不是本地人开的。
第三,马路上直接插管喝袋装啤酒而且啤酒颜色很深还没有多少沫的请默默的给个同情的眼神,因为他是个被外地人骗了的外地人。
第四,你想在青岛深度游还是办个公交卡因为一小时内换乘免费(具体细节还请明了的朋友补充)。
第五,问路别问东南西北。他只会告诉你前后左右和第几个路口往哪边拐(特别是市区)。
最后,跟团是到此一游。自由行才是游青岛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