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拉丁舞文案?
请跟着节拍,
一步起,二步落,
轻松让步,跟节拍轻摇晃,
简单波拓,错步一携,
一步右,一步左,
小跳跃,轻点头,
尖叫旋转,跳转弯,
飞转滚筒,着拉丁韵情,
两步错,俏皮伸腰,
“天干”为什么是十位数呢?
十天干:阳干有甲、丙、戊、庚、壬;阴干有乙、丁、己、辛、癸。
十二地支:阳支有子、寅、辰、午、戌丶申;阴地支有丒、卯、巳、未、酉、亥。
五行:甲乙木、丙丁火、亥子水、庚辛金、辰戎丑末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五次,形成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我们常说“天干地支”,也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什么地支有十二个,天干却只有十个呢,怎么不一一对应,也是十二个呢?很多人会有这种疑问。
其实,道理逻辑很简单,这就是个排列组合。天干对应五行,是根据五行排序的,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万物有阴皆有阳,故五行分阴阳,甲阳,乙阴,阳木,阴木,正好5组10个。
而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是以阳配阳,阴配阴的原则来的,比如甲阳,子阳,可配成甲子;乙阴,丑阴,可配成乙丑,甲和丑则不能相配,如此一来,每个天干配可6对,6X10=60;而每个地支可配5对,12X5=60,两两相配正好为一周,也就是60年,周而复始,从而产生了“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古人发明了天干地支,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诞生,用来计算年岁,记录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干支纪元法”,人类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方方面面。
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这个数字很是奇妙,不但中国古代人民用60作为循环,在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同样,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纪年则以60年为一个周期,纪日以60天为一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