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学习古琴等乐器的?
我看到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老师给出了学习古琴的专业答案,非常精彩,我想补充一点。
古琴的入门非常简单,但是古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我们去揣摩古人习琴的方式有一点遥远,但是从一些诗书典籍里可以知道,他们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境界的高雅淡泊,弹古琴的过程更多是在做一个修身养性的自身调整,而非单独演奏一门乐器。
这种文化的积累首先是家庭的传承,家庭教育的点滴渗透。
一为礼序,比如我姥姥说她在老家山西在她姥姥那辈规矩极大。吃一顿饭就要有几十个规矩。食不言寝不语,只能吃面前这几道,每盘不可连续夹菜超过三下等等。无关贫富,大家子有大家子规矩,小家子有小家子礼仪,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自古就是一个非常有礼仪的民族。而古琴作为礼乐的代表,处处体现着一种天地人的自然法则和礼序尊卑。既谦和又具风骨,它作礼器与文器多过乐器。所以古人习之,有很多礼序是不必现学的,他们从出生起就被家庭灌输了这样的知识和文化细节。上手既全,大家看红楼梦,林黛玉7岁上京,已经会古琴了。也就是说从5岁开蒙起,四艺的传授就已经开始了。
二为文史知识的累积。还用红楼梦举例子,一家子孩子们都8.9岁年纪,已经都学到了四书五经,他们的文化积累程度估计已经超过现在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文史知识储备。上手弹琴时,意境与音韵几乎浑然天成,不用多言。就好像我们天天玩游戏的话,说起游戏里的一些细节直接就理解了,不玩游戏的人你说半天他也未必能明白你在聊什么。
谢悟空诚邀!
过去学什么都得有师傅、抱括学琴识谱都由师傅一把一句教会的,不过这是有钱人家才能办得到的事。有许多穷人的孩子都是靠家庭影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阿炳就是这样一个范例、今天就说说阿炳学艺的事。
阿炳原名华彦钧、无锡人,从幼年就跟随父亲学习音乐拉弹乐器、经父亲的精心指教二十多年、吹拉弹唱说样样精通。他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道士精通乐器说唱等人称铁手琵琶、由于他父母婚姻受族人不容、被迫母亲回娘家、阿炳从小失去母爱、四岁的阿炳而只得靠父亲的教养、促使他学艺专心认真而获成功、他一生没叫过一声父亲而只称师傅、父子以师徒相称相依为命……
年方二十六岁的阿炳失去父亲后、子承父业、由于旧社会的黑暗、习裕丑陋、阿炳得病瞎眼,夫妻俩还染上过毒习、而至家业失落 ,以后就以二胡为生。他可用二胡学狗猫鸡鸟的叫声、用二胡说无锡话等绝枝,他的二胡声音特别宏亮,只要踏进崇安寺山门、就能清糅听见阿炳的胡琴声。
谢请大家点阅、有误见凉!
古代学习内容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到后来只剩琴棋书画四项,这些技艺的学习当然是请老师来教的。
在周朝很重视音乐的,那时候的大司乐除了演出以外,有关音乐的行政,教育等包括各种演出规格,以及律制的制定,还有乐器修造,人才选拔,都有专人负责。这就算古代的音乐学院,贵族子弟就是在这里学习的。
后来一些外族乐器进来以后,如在戏曲班子或婚丧嫁娶的乐队班子等,他们都是入了行之后通过师傅传徒弟的方式,口耳相传学到的。
谢邀。
中国的民族乐器都是五声音阶乐器。我国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宫商角徵羽‘’的音阶排列。(12356。没有4,7类似于现在的简谱)古琴也是五声音阶,所以古人学习古琴或者其他乐器就按‘’宫商角徵羽‘’练习,演奏就可以了。
抛开神话传说,最早一批见于史料记载的琴人,是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曹、师旷等一批乐工。乐工也者,地位不高,如钟仪曾为奴隶之身,师曹受三百鞭,诸如此类。春秋上承西周,教育以官学为主,非贵族子弟不能读书。是时距私学兴办尚有一段时间,而民间藏书稀少,身份悬殊也必然导致乐工们很难接触到除自身技艺以外的文化产品。其中师旷或者是一个例外,但其能于国君前侃侃而谈,指责为政者得失,已不能以寻常乐工视之。
这时的琴人,尚不具备文化的自觉性,当然更没有后世所谓的琴道。但他们的确是所有琴人共同的前辈。换言之,很难想象彼时的琴人学琴之初所重视的不是一技一艺的传授与承袭。春秋末期,礼乐崩坏,第一批文人身份的琴人开始出现。孔子学琴于师襄的故事已经被人说烂了。且不说孔子家语真伪如何,单就故事本身,也充满了某种***色彩。当然,圣人言行,当有不同。但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群体,何况这个人还是几千年才出一次的圣人。故而,孔子不具备代表性。
那么,这一时期普通的琴人是怎么看琴的?史记中有邹忌以琴相齐的故事,其中有评琴之论“攫之深,醳之愉。钧谐以鸣,大小相益”,苏轼说“此言为指法之妙耳”。由是可见,虽然先秦诸子喜用譬喻,但邹忌就算谏王之时,也仍就指法而立论,而非空谈琴道。另一个更直接的例子是伯牙向连成学琴。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其师连成带其往东海听海水洞涌,山林杳冥,乃为水仙操。可见,在当时,即使名师如连成,奇才如伯牙,也是先学琴技,而后才移情的,并非一开始就奢谈琴道云云。另外,这个故事记载在东汉蔡邕所作琴操之中,虽然蔡邕在琴操序言中水了很多如御邪僻,防心淫之类的道德文字,可仍在不经意间露出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