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的孩子适合报什么班?比如心脑算,珠心算有没有必要?
学前班的孩子适合报什么班,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来报,珠心算和心脑算不建议报。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非常火爆,家长要是不送孩子去上,好像有点太脱节了,所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适当报一两项是可以的,就是学不出来什么成绩,起码尝试过,至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为什么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来报,因为上课的是孩子,不是你。有兴趣代表愿意学,有特长代表有天分,学的快会有成就感,有了动力和成就感,孩子才愿意坚持下去学。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你给他报多少班都没有用,充其量只能是一时兴起,学两天就哭闹不肯去了,到时你一定要逼他去,亲子关系影响不说,他的学习动力也会被打消。
怎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来报兴趣班,这就要看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了。比如画画,如果孩子没事干就喜欢涂涂画画,只要画画就会开心,会很安静,那你可以带他去试一下画画。现在的兴趣班都有体验课,体验了如果孩子说想去,那就送他去。
再比如,孩子听到音乐就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听歌完旋律就跟的上,那可以带他去试验唱歌跳舞。我一个同事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常整首很长的歌曲,声音也很好听,她妈就送去上声乐,现在已经上了6年了,孩子很喜欢。
另外,即使是孩子自己选的班,也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商量代表尊重,商量还代表承诺,你选了,就要为选的承担一点的责任。像我老大,当年我希望他选吉他,他坚持架子鼓,架子鼓几千块钱买来,他自己也觉得贵,所以中途也有不想学,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
为什么不建议报太多,第一个是钱多,第二个是很花时间,家长和孩子都是,会很累。钱多,精力多,多就做不到专业,学皮毛的比较多。因为花了钱和时间,家长期望值就会高,孩子如果达不到,很容易发生冲突。
我们学院同事今年4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最好的是考北大的,省排名第八的女孩子,她妈妈说小时候也是尝试了很多班,钢琴也买了,最后到初中就没坚持了,因为学业重,也因为当初学太多,没什么成绩,孩子不愿意学了。
学前班的孩子大概在5-6周岁间,因为年龄不够6周岁,不能读一年级只能读学前班。
尹建莉老师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到:孩子不要上学前班。因为上学前班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不够完善,而提前学习知识,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影响。
同时,孩子学前班学习的内容和一年级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孩子在学前班已经学会的知识,一年级再学一次,就会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容易让孩子产生,我不用好好学都能考好的思维,影响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着急,太焦虑。
珠算和心脑算,对学前班的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过早学习珠算和心脑算,会限制孩子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以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非常重要的能力,相当于抑制了孩子的潜能发展。
学前班的孩子可以参加哪些兴趣班呢?
第一,父母需要和孩子商量,孩子喜欢学习什么。如我女儿,她一直对画画很感兴趣,自己要求去画画,涂鸦,所以我给她报了创意美术课。
孩子每次去上美术课,兴致勃勃,非常高兴,上完课也非常开心。平时在家,她也非常喜欢画画,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画得有有模有样。
第二,如果孩子喜欢唱歌,跳舞,弹琴也非常不错,特别是跳舞,孩子小的时候练筋骨比较容易,也没那么痛苦,同时经常练习唱歌,跳舞,孩子比较自信,乐观,积极。
第三,可以给孩子报跆拳道,篮球,足球,羽毛球兴趣班,前提是孩子感兴趣。我女儿对跆拳道很感兴趣,我们准备5周岁让她去学习,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保护自己。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要那么着急,慢一点再慢一点。每个孩子身上自带属性,给他们自我,他们定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回答一下,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你也长这么大了,回想一下,幼年时候你后悔没有学习这些吗?以现在成年人的价值观来看也一样,财富是需要积累的,孩子的知识也一样,可能你是个***户,但是知识和教养这个东西人类可从来没有以***赔款方式得到过,用老人们通俗的话说就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弹性的问题,怎么决定还是取决于家长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个问题的执行人是家长,协助人是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珠心算班,但是承担后果的是孩子
孩子从出生到学前,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义务教育的开始做前期铺垫。那么,0到6岁这个学前阶段,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过度的开发,过早的开发,都会对孩子有伤害。
零岁到三岁孩子是靠视觉触觉听觉等一系列感官,来感受外界认识世界,其中2到3岁是语言发展的高发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家长用丰富的绘声绘色的语言,跟孩子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
3到6岁是性格行为养成时期,所有的规律,规则,处理事务的态度,健康的人格都在这个过程中用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发达国家素质教育里面的快乐教育阶段,孩子就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这一切,如果我们的教育跟踪非常的丰富,各种知识的拓展,已经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孩子的潜意识里,(学前教育没有硬性规定,各种方式方法可随时随地的变换交叉)那么我们没有必要报任何仪式性的班,我们的孩子只负责快乐就好。
如果我们没做到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启蒙,或者说准备的不充分,我们临急抱佛脚,报一些班儿作为义务教育的紧急预习,那也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毕竟最后承担后果的是孩子,找适合孩子的,孩子感兴趣的,喜欢的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