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还能复苏吗?
感谢诗文友地邀请!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名副其实举世公认的诗歌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以诗歌(这里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为主流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诗歌是一切传统文化精粹中的精粹!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大美学家亚里斯多德把诗歌置于一切艺术的最尖端最顶端(见亚里斯多德《诗学》),也就是说,诗歌是一切艺术包括绘画艺术、音乐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散文小说艺术等所有艺术里面最美最尖端的美学艺术。
正因为诗歌它实在太美太尖端了,所以市场没有定价,谁能说出李白杜甫苏轼的一首好诗好词它能值多少钱呢?谁能说出《诗经》、《楚辞》里的每一首诗它值多少钱呢?谁又能说出《再别康桥》、《雨巷》、《死水》这些现代新诗歌它一首值多少钱呢?正因为好诗都是“和氏璧”级的东西,价值连城的东西市场都根本不好定价也不能定价。因此,好的诗歌无论古今它都是是无价的,也就是无价之宝的!
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公元二十一世纪,可惜诗歌大国的子民们不明白这层道理,再加上以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民皆商的时代潮流冲击下,诗人流失了淹没了失联了,广大诗歌读者群也一哄而散了。诗歌,只留下白茫茫的一片荒草地而不是芳草地……
那么,现在的诗歌是否会迎来复兴的可能呢?下面笔者就以我本人的用古典诗话写成的《亭人诗话》里面的一则篇章,《关于新诗》的结尾段来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总结。
首先告诉你,诗歌作为一个文体,从来没有衰败。
诗歌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抑制不住延续。
没有诗歌,文体永远不会健全,没有讴歌的载体。
没有诗歌,阳光只是光线和热,没有精神的延伸,你只能站在自私的角度感受春夏秋冬。
没有诗歌,冬去春来,你只能看到季节的变幻,看不到大自然给我们的诗意。
没有诗歌,你只能机械地理解万物生长,感触不到生命的生生不息,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贵。
没有诗歌,你不知道人生的境界,你只能一日三餐,做一个温饱的载体。
没有诗歌,你上面的父母,下面的子女,你为什么要努力?
我隐隐觉得诗歌的美好时代或者正在到来。我曾经以为诗歌会死,因为我满眼所见的诗歌,是那样让人不忍促读,我看到中国官方的《诗刊》《中国诗歌网》等,期复一期地发着那些让人呕吐的文字,我看到主流媒体主流文学刊物都是如此,我看到诗人们自费出版了诗集到处炫耀,我看到诗人们用各种行为艺术来吸引眼球,我看到梨花体乌青体下半体乌烟瘴气,我看到诗人们结成圈子不知恬耻的互相吹捧,觉得诗歌真的没有希望。如果还是那样一味欧化,一味写着自以为是的晦涩东西,加上被纸质平台霸占,被掌握话语权的主流推崇,毫无疑问,只能离读者越来越远,走向没落甚至死亡是一种必然。但就在这个时候,网络的发展,碎片化阅读,自媒体的蓬勃,使人们可以绕开纸媒绕开主流控制的平台,随意抒发自己的感受。发表的相对容易,使更多不被主流认可的诗歌反而在网络上得到展示的舞台。同时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更契合了诗歌短小的特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从这点来说,感谢网络,感谢自媒体,或者诗歌可以迎来复兴,但这个复兴纯粹来自于民间力量,而不是主流。借今日头条这个平台,我看到了很多有韵有味的新诗,看到了很多为中国味道诗歌呐喊的同好,看到了不为博得喝彩只为兴趣不停尝试的朋友。我觉得,这是一股力量,虽然现在声音很小,但总有汇聚的那天。让我们为此努力。
诗歌在中国五千年文学史上独占鳌头,特别是到了唐宋时代更是垄断了整个文坛,成为国家精神的宝贵财富。历史发展到今天,物欲横流、祟拜金钱,传统文化道德沦落,诗歌被冷落一角,暂时遇到生存危机。但从漫长的历史看,诗歌的生命力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人类存在,诗歌就会存在,而且会发扬广大。
诗歌会不会复苏呢?诗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一种文学体裁,存在必有其意义,就像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出现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时值今日,写诗的人少了,写散文和其他题裁的文学作品多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岁月的流逝和淡忘,有些传统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不被很重视了,所以才会没落,但传统的文化确实有他的文化的精髓,虽然没被那么重视,但好的,美的东西永远会存在于人的思想和意思里,存在于人的感官里的,就像一颗明珠,永远都会耀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莲花盛开,净化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暇想很美的意境,给人以向往以希望,也像一盏明灯,你总能看到那明亮的灯光,把你的心照亮。
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臆想很深远很丰富,很少的字但可以概括所有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爱读诗爱写诗的人大都都是有内在气质的人,或高雅或明媚或恬静或活泼,都是与众不同的人,都是有修养有品德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可见诗歌的魅力和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诗歌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增强你人格的魅力,诗情画意,诗禅一味,尽在其中,明心致,怡心情,提境界,是你精神的食粮。
读一首好的诗歌,如清泉入口,仙音入耳,令你心旷神怡,无尽的享受,悠然自得,陶醉其中,不胜美妙,无以伦比。
诗歌虽然不是生活,但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以诗的意境去生活,有一个美好的追求,一个美丽的希望,一个奋斗的目标,岂不乐哉快哉?
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传承诗歌文化精髓,从小学诗词,读诗词,写诗词,这样,诗歌文化才可以长青不败,一颗传承了几千年文化的明珠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