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音乐世家?
中国古代有十大音乐家之说,即指下列十个著名的音乐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堉。
1.伯牙
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2.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3.李延年
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4.嵇康
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5.苏低婆
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世家是哪个?
谢邀,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孔门屹立不到,加官进爵,累世不断。
孔子本人,为官不大虽属小吏,但凭其思想和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名列世家,与诸侯显要平起平座。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世家当属孔家,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其和***们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孔子姓子,氏孔(指部落氏族为孔),后人尊圣人为子,故称孔子。也许有人不明白孔子为何姓子,这有必要作下说明,古代的部落通用一个姓,孔子的祖父部落姓子,是孔氏,据说子姓是舜赐予的。到了春秋时,人们喜欢把字放在前面念,所以孔子在人们心中姓孔了。孔子正确称呼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再者‘姓和氏’在词典中姓指男子,氏指女子,后来姓氏指名字。
孔子为什么称为历史上最大的世家呢,还有三个姓均编入孔氏家族,这就是孟,颜,曾三姓均为孔氏家族,因为颜回是孔子的大***,而孟子是孔子孙子孔伋的学生,曾参是孔子后代孔伋的老师,这样这四姓全纳入儒家学派,按当时的封建习俗,这些***全属孔子儒家学派的一份子,归为孔氏世家,而且归定,这四姓不能互通婚姻,认为通婚是***。这就有了明间所说的孔无二姓,孔颜曾孟是一家的说法。
从孔子后,这些后人在历史上大有作为的风毛鳞角,只是他的思想被历代所崇尚,到了近代,明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家族算是有些名气。
以其说孔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世家,不如说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意义最深的思想。
中国的传统之一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这就会引发诸多关系产生,在各种关系中,最稳固的关系莫过于血缘的维系,这种即有传承又能横向拓展,在其内部又人才辈出的血缘体系,我们称世家,或世族门阀。世家以地域为疆,以姓为尊。
中国历史有多久,世阀的历史就应该有多久,历代每位帝王皆门阀,近代中国也有蒋,孔宋,陈。因为中国的家天下,其核心就是门阀天下,每个取得帝位的帝王,透过其开疆扩土的背后,都能看到家族势力在推波助澜。
根据其家族的影响力,历史上曾出现四大世家。
一: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 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史学界都已经承认。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另一支是他弟 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 冰。
再来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后代。在北朝时期,这一脉也出了两支著名人物。一支柱国大将军李弼(瓦岗领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义(唐初战神李靖的祖父)。这里要特别提醒:李广虽然是纯粹的***,但是他的后代却逐渐胡化。 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杀,而渐渐的隐没在史海中。至于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多半是附会罢了。 其
二: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汉光武帝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这是的的确确的不***。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可是,事实上,刘胜的儿子有记载的就有120多位。鬼知道刘备是谁生的。暂且按正史算,也把他归沛县刘氏吧。
宋武帝刘裕,正史记载为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只是到了他父亲刘翘时,已经非常没落了。事实究竟如何,已经无从考据了。暂且按正史算,也把他归沛县刘氏吧。 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三: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这位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始祖是曹魏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进入仕途,使得陈郡谢氏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东晋时,谢尚,谢万使陈郡谢氏逐渐崛起。而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所导演的淝水之战,更是让华夏数千年历史永远见证了这一***时刻。 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成为远比皇族还高贵的士族领袖。这其中,也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谢眺。还有六朝第一才女谢道韫。 然盛极必衰,一场飞来横祸——侯景之乱横扫江南,加之历朝皇帝对谢氏的猜忌,陈郡谢氏急剧没落。陈朝末年,当谢贞去世后,这位昔日华丽豪门,伴随着乌衣巷一道,无奈的落下了帷幕。 四、琅琊王氏
四: “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沈约)。 如果说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闻名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奠基了琅琊王氏,那么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则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在南朝时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除王羲之外,还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辈兄弟,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儿孙辈,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