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小丫环春燕为何可以犯四春的名讳,小红就不可以犯宝黛的?
小红名红玉是林之孝之女。第24回,回目“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交待的清楚:
原来这个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之个字瘾起来,便都叫他“小红”。原是荣国府中世代的旧仆,他父母现在收管各处房田事物。这红玉年方十六岁,因分人在大观园时节,把他分在了怡红院……
说的明白,只因犯了林黛玉、宝玉两人的“玉”字,才称“小红”。封建社会讲“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晚辈避长辈,仆人避主人。贾府礼教道德风靡,循规守矩。而小红就是一个“家生”女,一个个奴才,哪有取名字的自由?
奴才应该避讳主子的名字,这是规矩。但也要分情况而定。
比如贾母是荣国府最大的boss,一般情况下,整个荣国府都不敢犯她的名讳。贾政,王夫人是荣国府的二主子,除了老太太屋里的,几乎没有人敢犯他们的名讳。到了宝玉,三春等孙子辈主子,也只有他们自己院子里的人避讳着些了。所以丫鬟仆人等到了新的主人那里就要改名字。
丫环小红原名林红玉,是荣国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林之孝是荣国府的老奴仆了,当然知道自己女儿的名字犯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但是,当初林红玉是在怡红院当差不***,可是当时贾宝玉并没有搬到怡红院去住,所以,林红玉的名字虽然与贾宝玉犯冲,但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名字。就如同王夫人院子里的玉钏儿,虽然有个"玉”字,但不是贾宝玉院子里的丫头,所以就不用改名字。
只是后来贾宝玉搬到了怡红院,林红玉就成了怡红院的丫头,这时候再与宝玉的名字相冲,就是犯了规矩了,于是林红玉就成了林小红了。而玉钏儿仍叫玉钏儿。
春燕也是怡红院里面的丫头,她的正经主子是贾宝玉。只要她的名字补充范贾宝玉的名字,就不算错。所以春燕这个名字虽然里面有一个"春”字,仍然可以不改名。但如果他去侍奉三春里边的任何一春,春燕这个名字就保不住了。
红玉被改成小红,说是犯了宝玉的玉字,其实我认为,这是宝玉房里其它丫环为了打压她,使出的一种手段。
凭宝玉的性格,他是断不会不让女孩不叫他的名字的,就是改,他也会给红玉改一个美美的名字,而不是那么随便凑和的叫小红。
我们也看道,在红玉在碰到王熙凤后,她是一个极有才干的人。还有,她也是半路做了宝玉的丫环的,她先在大观园里的怡红院,是怡红院分给宝玉后,她才跟了宝玉。她对别的丫环来说,是外人,不是一块从小玩到大的。
还有小红的爹妈,虽是管家,但从王熙凤嘴里知道,是个一锥子扎下去也没有响声的老实人。所以,那些小丫环们大概也不把小红爹妈当回事了。
但偏偏小红,模样俊秀,口齿伶俐,还颇有才干!也是宝钗眼中的"志大眼空"之人。这样下来,也怪不得宝玉房里那一群十三四岁的嫉恨了!
尤其是晴雯,自己玩了半天,回来后,瞧见小红,张口就是:"花也不浇,鸟也不喂,就知道疯玩!"可见她们平时是如何欺负红玉了!
而春燕,只是个小丫头,也最是一个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小姑娘,她对宝玉的原来身边人,是构不成任何威胁的,所以,宝玉的大丫环们也犯不着打压她了。
还有,"玉"字,是宝玉这辈人的辈分字,在家族人眼中很引人关注,相比下来,"春"字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另外,春燕的主子不是四春,所以大家也不会牵连到那么远。
以上是我拙见,希望对您有用。
说起名字,不要说中间一个字相同。中国自古就有重名重姓的,但是在一个家族中,一个小范围内,最忌讳重名,而且对谐音都是避免的,所以慢慢就对名字赋予了文化,起名成了一门学问,成为文化中的一部分。
古代一个家族中的名字是不能够重复的,而且有的字数都是有要求的,比如父亲三个字,儿子一般是两个字,反过来也是这样的,李世民和李渊就是个例子。
有人会问了,王羲之和王献之听起来像弟兄,但实际是父子关系,为什么他们两个文人不重视名字呢?
这个规律应该是后人开始的,魏晋南北朝和两汉时期,一直到的三国也没有多大讲究,曹操,曹丕都是两个字,应该这个讲究是在隋唐时候开始的,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人也有这样的讲究。
《红楼梦》中的名字也有这样的讲究,贾政,贾宝玉……多的就不说了,说说这个小红吧!
她的名字原本叫红玉,这个玉就和贾宝玉的玉,林黛玉的玉重复了,而他又是个下人,所以索性就把名字改成了小红。好记又不犯玉,两全其美。
比如红楼梦的红就是个文字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为红,明朝的皇帝姓朱,这岂不成了反清复明吗?
除了几位答主所提到的,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玉在曹公和《红楼梦》里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玉具有温润的质地、洁白的外形、高昂的价值,自古受到我们中国人的喜爱。
不论是君子如玉、玉洁冰清、洁身如玉等美好的说法,还是过去作为国礼馈赠他国,玉都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玉不仅象征着谦和、敦厚、高洁、坚韧、风骨、权势,也代表着我们崇尚的美德与高尚情操。
宝玉含着美玉出生,这块大如雀卵、灿如明霞,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被当作天地圣物,被贾母视为宝玉的命根子。
这无才补天的灵石随着贾宝玉的真身转世,见证着红楼人物的起伏,见证着贾家族命运的变迁。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人世间的种种盛衰红尘,实际背后都有一个观察者——石头变的美玉。因此,玉在红楼梦里是被特殊钟爱的。
曹公把美好的“玉”字给了两个玉儿,彰显着他们身上玉的气质,比如追求天性、冰清玉洁、不媚流俗、赤之之心。
看《红楼梦》没看懂丫鬟的吃饭时间,她们是怎么错开的?
清代的一日两餐,是因为满人入关以前的生活规律,就是一天吃两顿饭的,入关后继续实行这种用餐习惯,所以在清代的皇宫里和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实行一日两餐的,但南方地区因为日照时间比较长,所以仍然保持着一日三餐的规矩。
清代的徐珂在他的《清稗类钞》中,就记载了各地民间不同的饮食习惯:“我国人日食之次数,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就是这个意思。
清代的豪门贵族之家里,实行的当然是和皇宫一样的一日两餐的制度,他们的早饭大约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晚饭在傍晚五点左右。主子们一天吃两顿饭,那府里的丫鬟们就也得是这样了,不过,她们是在主人吃完饭之后,再换着班儿去吃饭。
比如在小说的第五十一回、五十二回中,宝玉是在贾母那里吃的饭,吃完饭以后,宝玉还在贾母那里又坐了一会儿,然后因为记挂着病中的晴雯,所以匆匆忙忙地回到了怡红院。这个时候,屋子里就只有晴雯了。
可见,在宝玉回来之前,他的房里是一共有三个丫鬟在家里“值班”的:晴雯、秋纹和麝月,即使是晴雯当时病了不算的话,也还有两个丫鬟呢,后来她们俩之所以都不在屋里,是有特殊原因的,其中秋纹是被晴雯“撵”她去吃饭的,而麝月是被平儿叫了出去的。
秋纹和麝月应该是等碧痕她们几个吃完饭回来以后换班,然后她们才能再去吃饭的。而且,这还是在怡红院里的大丫鬟袭人不再家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说明丫鬟们这种替班儿去吃饭的行为,已经是惯例了。
由这一段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第一,丫鬟吃饭的时间是要晚于主人的。第二,丫鬟们吃饭时,是要倒班儿去吃的,屋里是一定会留着服侍主人的丫鬟的。
当然,在***中也有一些打破常规的事情发生,但也是有各自的原因的。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和小姐们吃完了饭以后,才可以轮到王熙凤和李纨这样的小一辈儿的媳妇们吃饭,这时,王熙凤就把鸳鸯拉来一起吃了。
更有甚者,在湘云请的螃蟹宴中,鸳鸯、琥珀、彩霞、彩云以及平儿这几个丫鬟都在廊上的桌子上吃饭,王熙凤和李纨却在到处忙活,张罗席面,这就显得更加的不合常理了。
红楼梦里饮食文化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红楼梦之所以能形成红学,就在于红楼梦对每件事物的描写,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吃来说,中国人应该说是世界上最讲究的,外国人一直搞不懂中国人吃饭的两根棍子,是怎么把食物很轻松的夹到嘴里,这两根棍子,我们称为“筷子”。我们中国人从学吃饭开始,就要学用筷子。其实筷子是非常有讲究的,筷子吃饭的一头是圆的,另一头是方的。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圆地方”,而“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一头是圆的。筷子两根对应阴阳八卦,标准七寸六分,对应七情六欲等等,所以从一双筷子,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饮食是多么的讲究。
红楼梦关于饮食的描写很多,据说有专门研究红楼梦食谱的,还有专家学者考证里面食物的做法。可惜我们普通人应该是没有吃过红楼梦里的美食。虽然红楼梦里写了很多宴会,但是要明白一点。贾府并非天天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平常吃什么都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像贾母王夫人李纨凤姐,她们是不在一起吃饭的,属于各自吃各自的。如第一回林黛玉刚来贾府,只有迎探惜三春陪客,王夫人并不同贾母一起吃饭。在红楼梦中只有迎探惜黛玉宝玉等人跟着贾母吃饭,所以说这些孩子们都是在贾母的抚养下长大的。
丫鬟们吃饭和主子吃饭,无论是食物的质量,还是饭菜的花样都是不一样的。如在七十五回中,文本上写“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从这一段文字就可以看出主子和奴才吃饭,肯定是不一样的。应该说丫鬟们吃饭有统一的标准,即她们吃的是大锅饭。类似于现在公司的食堂。至于丫鬟们吃饭的时间,肯定是到饭店就吃饭,至于伺候主子们吃饭,也是轮流服侍,这跟现在的公司或者工厂,没有什么区别。如在五十八回里“。宝玉喝了半碗,吃了几片笋,又吃了半碗粥,就罢了。众人拣收出去了。小丫头捧了沐盆,盥漱已毕,袭人等出去吃饭。宝玉便使个眼色与芳官,芳官本自伶俐,又学几年戏,何事不知?便装说头疼,不吃饭了。袭人道:“既不吃饭,你就在屋里作伴儿,把这粥给你留着,一时饿了再吃。”说着都去了。”从这一段文字上可以看出,贾宝玉喝完粥后,袭人晴雯都要出去吃饭,就让芳官留在屋里跟宝玉作怪。袭人和晴雯以及怡红院所有的丫鬟,都会去丫鬟食堂吃饭,包括黛玉探春等人的丫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