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长大了能干什么?还有出路吗?
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好不好并不是个人前途的决定因素。一个人末來成功与否,在道德良好的前提下,百分之二十由智商决定,百分之八十由情商决定。人类有八种不同智力。如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和找到子女的智力因素,因势利导,让他向自己的智力优势发展。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而否定孩孑的未來发展。
孩子学习成绩差长大能干啥?
我信奉“一棵草一滴露水,一个人必有人生路”的人生真谛。
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既需要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有了三百六十行,这个“家”才会和谐,事事有人做,样样有人管,才会健全健康更发展。
科学家、工程师是少数,各行各业有素质的劳动建设者是大多数人。“东方不亮还西方亮”呢,是劳动都光荣,建设祖国只是分工不同。只要孩子有抱负,学会自己的一己之长,将来同样可以施才华,同样可以出壮元。读书时学习有些差,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蔑视”它,但在战术上还要重视它。这个重视,就是家长要占在孩子的角度,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学一些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尽力阳光正气茁壮成长,尽量发展自己所长,这可是家长您的责任哟。
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都具有高智商的领导力,也许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甚至不愿意上学了,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智商不够或者说孩子以后就没有前途了,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理智的。世界上有无数个专业技术、行业和领域,每个专业知识和领域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如果一个行业或者领域都是管理者,那么谁来干活呢?
自己的孩子家长最清楚,培养孩子就是挖掘孩子的潜力和特长,而不是用攀比心理培养孩子,这样的话,会毁掉孩子的前途。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代表孩子有没有前途。也就是说:决定孩子前途的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与选择,家长的任何操心都是多余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和选择。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发挥潜力,鼓励孩子具有自信和选择,这是一个合格家长的基本责任。
孩子也很清楚自己的兴趣和选择,这是孩子本能的反应和选择,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肯定有其他的优点和特长,只要发挥孩子的个人优势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才,家长不要顾虑太多!
学习成绩只是上学期间对人的一种评价指标,入了社会,评价指标就是动手能力人品,情商了,与成绩没多大关系。成绩差,只要努力,也会前途无量。
设想三种情况:
1.成绩差但考上了大学。
在当今高学历普遍都是的情况下,成绩差的孩子也可以考上一个三本大学,或者民办大学。有了基本的学历在手,有能力,有人品,有机遇,将来考公务员考老师考医生进入体制内,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进体制,有能力,有一技之长,也能打拼一番天地。
2.成绩差初中毕业入社会,要有一技之长。
这样低学历的话,最好选择学一门手艺,不要四处打零工晃荡。我的亲戚初中毕业,在广东老乡家里做学徒,学习了三年的铝合金装修,做得很不错。后来就回老家自己独立门户做装修,生意很好,现在做了大老板,拿下了某个门业品牌区域代理,很不错。
在湖南新化洋溪镇,家家户户学打印复印技术,在全国各地开了不少图文店,也算有一技之长。
相声演员岳云鹏学历低,也是跟着郭德纲做学徒学相声,最后有了一技之长,成为了明星。
学历低,走入社会大学一定选准一门适合自己的行业,找到真心对自己好的师傅,认真学手艺,最终也会成为某一行业的能手。
3.成绩差,找不到自己的道路,不断改行。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应该由家长考虑,虽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但父母替子女想太多,子女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学习差,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学习的动力,不明白为何而学。你说的出路,你该让他们体会生活的艰苦,一般学习差的孩子大多没吃过苦,不懂为何而活。即使学习成绩不好,只要孩子是懂事的,肯吃过苦的,以后绝对不会太糟糕,而作为家长不该怕让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如果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还一味地帮孩子避免吃苦,这样的行为等同于在阻挡孩子成长的机会,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又如何能在社会立足。
好诗是用格律作出来的还是用情感作出来的?有多少格律不匀称的古典名诗?
问题:好诗是用格律作出来的还是用情感作出来的?有多少格律不匀称的古典名诗?
格律诗只是旧体诗的一种,在有格律以前就已经有诗了,所以说诗好不好,格律并不是一个标准。在齐永明体以前,所有的诗都是古体诗(非格律诗),有了格律诗以后,诗人们也喜欢作古体诗,几乎每一个唐朝诗人都有古体诗传世。
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蜀道难、静夜思等等不胜枚举。
唐代的李贺和李白一样,更擅长写古体诗,李贺《致酒行》
至于情感,当然也是好诗的一种因素,但仅仅有情感也不能就保证是一首好诗。《诗·大序》曰:“
能感动人、引起读者共鸣的诗是好诗 。但是有的人写诗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听众却不知所云。
古人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原意是,如果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作诗也是如此,不仅仅有实质和感情,也不能缺少了文***。重质轻文就如同说教一般,不如写一篇论文更直接。
格律不匀称的说法不太准确。旧体诗分近体诗(格律诗)和古体诗(非格律诗),在格律诗出现以后,确实有一段时间内有不少不标准的“格律诗”。
例如崔颢的《黄鹤楼》:
诗言志。志也就是意境,是诗作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具有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艺术特征,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浮想连翩。开拓出了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这才是能引起人们共呜的精典诗作。
意境,就是诗的灵魂,也是诗的生命力。没有注入情感的诗就是无病呻呤,意境,就像一个人的灵魂,格律,就像一个人的服饰。没有灵魂的人无论穿多么华丽的服饰都是僵尸一具,殡仪馆的美容师能证明这一点。
格律不匀称的的古典名诗还真有不少。就说诗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合律,只押韵而己。还有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诗兴之所至,情之所至,随意渲泻,淋漓酣畅。情到深处,一咏三叹。这些诗让那些格律专家读了,一定会哭晕在厕所。但并不影响这些诗的千古传唱,格律专家们大多都己呜呼,这些诗并没有呜呼,却以独特的魅力世代相传。
让我们再咏几句名诗,看格律家能不能气活。
“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君不见黄河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