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卖官鬻爵到什么程度?
卖官鬻爵很多朝代都有,清朝的卖官鬻爵到底到什么程度呢?有时登峰造极,官场上超过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买来”的。
古代的卖官鬻爵还有个“好听”的称呼——捐纳。像秦汉时,为了庞大的军费开支,当时明目张胆的对百姓叫卖官职。
清朝时,卖官也很常见,像乾隆时,就曾以白米20石可捐一个县丞的“买卖记录”。
晚清时,卖官鬻爵的程度更严重,有资料统计,有时朝廷里60%的官员都是买来的。像有资料记载,光绪皇帝时,一个叫玉崑的木材商人,“以入资助园工,得道员,忽授四川盐茶道”。
四川盐查道是个肥差,可当光绪召见他时,他竟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简直是文盲一个。
当时宫中还有妃子卖官的,谁呢?就是珍妃!
我们看看她的“事迹”:
当年她以四万金的价格将“上海道”这个职务卖给了一个文盲大款鲁伯阳,四万金(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00万元),可惜这事东窗事发,鲁富翁钱打了水漂,以候补道发往直隶,交给李鸿章差遣委用。
在古代,比较让人熟知的一个当官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但这种当官途径不是那么容易,就是不好考。而除了这个比较难的当官途径之外,还有一条捷径,就是“捐纳”,也就是拿钱去买官做。
清朝的捐纳制度
所谓捐纳,就是给百姓一个“好走”的做官之路,让民众通过向国家捐纳财物,来换取爵位官职,科举考试不好考,拿钱买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了,一手交钱,一手交“官”,皆大欢喜。
我国古代的“捐纳”制度,不是清朝独有的,比如我国历史上的秦、汉、唐等朝代都有着这种现象,只不过,捐纳制度在清朝时,成了官方认证下的很重要的制度,与科举制度共存,而且是互补的关系。
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
清朝时期的“买官”现象可以说是十分普遍了,***官职买卖跟逛超市一样,官职明码标价,只要有钱,就能做官。而且在清朝,不仅仅可以拿钱买官,还可以买国子监的监生,就跟现在的大学差不多的性质,买这个监生,就相当于是拿钱买了个高等文凭。
捐纳制度在清朝,属于是官方认证的系统的当官途径,而之所以有这种捐官的制度,还是因为当时的***想通过这种方式筹钱,通过这种“卖官”的方式,筹措资金充国库 ,但是这种买官,也不是什么官都能买的,比较重要的官职都不会卖,卖什么官职,卖的官职怎么定价,都是有着***管控的。
而这种捐官,虽然能够使得***得到一大笔财政收入,但带来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就如雍正帝时期来说吧,在雍正帝年间,曾组织了一次考核,考核对象就是那些已经用钱买了官,但还没上任的人,考核结果是什么样呢?
就是一万多考生里,及格的人很少,甚至有大半的人是交白卷,这就比较尴尬了,当然,也跟考试题目有关,古代的考试题,要是没点真水平,还真不会答。
当然,对于买官的人,也不能说文化水平不高就当不好官了,如清朝的李卫,虽然通过捐官而开始的仕途,但李卫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而捐纳制度最严重的后果,不是买官的人的文化水平,而且引发的贪腐现象,官员***,***严重,这主要还是因为买官的人花大价钱买了个官,但他想着当上官之后,利用职务之便,把损失的钱再捞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吏治***就不可收拾了。
古中医考试题和现代中医区别在哪?
古中医讲阴阳五行,升降浮沉,五运六气。而现代中医是经过所谓西化后的中医,全部抛弃古中医的一切,改头换面,披着中医的外衣,是中医也是西医,是西医也是中医,好象是中西医结合,结果什么也不是!古中医是中国文化之集大成者,儒释道要知晓,而现代中医全以西医思维去思考,改变中医,丢掉了古中医的灵魂,变成了一个披着中医外衣的僵尸……
提出这个问题,只有在中医专业学人才中才有资格回答,门外汉怎么去回答。医中医历史悠久,出了许多中医圣人,例如华佗。古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血脉经络打通而治病,如刮痧火罐之疗,中草药之治。致于古中医考试的问题,师付带上了几个学中医到了一定的阶段,师付口头问徒弟有关知识和实践操作,这就是古中医的口答面试。到了现在,中医学的研究全面又深入,又与西医相结合取长补短,既有面试,又有笔试,中医学校,中医专科学院,中医研究所,中医,中医教授,中医专家,中医院,全国如春笋蓬勃生机,一个为国为民为全世界作贡献的中医,谱写新的巨篇。
据我所知,古代中国并没有关于中医的科考制度,中医的考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指中医的实践经验而言,但学好一个真正的中医文化功底是必要的,因为那些中医理论都来古老的中国八股文。我希望那些攻击中医的人群,都好好学一下医古文,学懂你就不会攻击了。现代中医的考试,想过这关,你必须从中医的教科书开始学起,大约有十多个学科差一门都不行。现在中医的教学已正规化,科学化,这是时代的要求,为了使中医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作贡献,必须要进步,这是必然的。正因为这样考试就很难,加上一些专家又挖空心思出很题?给农村的大批中医爱好者一座难越的大山,望而確步。但我相信一点,有志者事竟成。
古代医考,分上工治病率达到十分之九,中工治病率达到十之八,下工治病率达到十分之六。现代医考不考治病率,只考中医院校教材巜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妇科学》《针灸学》巜儿科学》《外科学》……等等所谓中医必修课,反而把宋本《伤寒论》宋本《金匮要略》清《温病学》捧为经典,抛弃《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不修。中医学院师生,百姓称之为学院派,只会著书而不会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