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追求?
艺术无止境,但不急于成求成,只要能坚持专心、用心去做,就会有很好的发展。
艺术创作,素来讲究有感而发!所以说感情和精神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起源,精神作为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就不会有艺术。艺术家从自身个体去表达自我精神和对社会人文精神的认识,创作成为艺术家对精神价值定位与追求的载体。
不同的时代背景会影响着人们精神认识和指向性的不同,因此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选择不同的主题与内容,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会完成他们对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会伴随着经历和创业经验,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让作品更具有深刻性和思考性。同时,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每个艺术家都有着各自的艺术之路,表现出艺术家对艺术的审美追求。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音乐等,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之路有不同的经历过程,有充满坎坷不平的路,有崎岖波折的路,也有一马平川之路,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之路,都离不开艺术家对艺术的终生追求。
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之路,是对艺术的终生目标而追求,符合艺术创作的审美规律性,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之路的奋斗和理想。艺术的创作之路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不断地提升,并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二、每个时代都有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风格所经历的不同之路,反映出时代在召唤的审美新气象。一个艺术家在时代中,要为着国家的利益,与时俱进,在艺术创作中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用忘我的崇高精神,追求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三、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之路,如果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创作方法,不是模仿别人的艺术作品,就是老一套的不变的艺术风格,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艺术作品,提供给人们欣赏,使人们心理感受到乏腻而厌烦,失去了审美情趣,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所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方法,使自己的创作精神倾注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走自己个性风格的艺术之路,是艺术家崇高的审美境界。
追求艺术的道路注定是充满坎坷的,“玩”艺术真没想象的那么轻松、惬意。
有人说学艺术必须要传承传统,也有人崇尚创新。其实,大家对传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说到底,今人所说的传统,是前人的创造。同时,我们现在的艺术创造,也必定会成为后人的传统。
就如唐朝的书法崇尚二王,这在当时就算是尊崇传统。但是,唐朝将楷书推向了新的崇尚法度的艺术高度,并成为后世学习的传统经典法帖。
因此,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艺术也一直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这也基本可以解释艺术道路该如何去追求了。
当然,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个人经历和美学思维的不同,也会对艺术发展的趋向产生差异,甚至是碰撞。
比如大家最为熟识的两位国画***黄宾虹和齐白石,他们对于艺术方向的选择可谓大相径庭。黄宾虹画的追求“曲高和寡”,而齐白石则偏于“雅俗共赏”。很难说谁的艺术水准更高,只是艺术追求的方向不同罢了。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既与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更与文化修养和对中国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差异有关。
黄宾虹长期从事书画鉴赏与编辑工作,始终对高端艺术耳濡目染,同时对中国美术史有着透彻了解,成为引领时代的绘画***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黄宾虹深入研究国画的传统精神、笔墨与技法,推陈出新,逐渐站在了当时国画艺术的巅峰行列。
雕花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更多的生活经历都是在社会的底层。他对农村的民风、民俗有着自己深刻的体验、认识与见解,所以齐白石创作出大量接地气的雅俗共赏的国画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所谓的“雅”与“俗”也是相对的。就如油画,你可以追求古典写实主义,也可以追求超现实主义,风格不同罢了,无所谓哪个艺术境界更高。就如以油画《父亲》震动中国画坛的罗中立,早已从写实主义画风变成了追求抽象主义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