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和桃花扇哪个成就更高?
《牡丹亭》和《桃花扇》,二者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至于哪个成就高,只能说一悲壮一惊喜各有千秋,前者险胜。
《牡丹亭》爱情至上,倾向于抒情缱意,有小女儿的细腻之态,有情人终成眷属;《桃花扇》家国至上,更倾向于大气叙事,恢弘悲壮,有情人双双出家了。
《牡丹亭》的问世早于《桃花扇》,是被中国版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杜丽娘为情而死,死而复生,一往情深的爱情,堪称戏曲巅峰佳作,以峰回路转的叙事结构,和诸多优美细腻的唱词,深得如曹雪芹等文人雅士的喜爱。《牡丹亭》问世令西厢失色,成为天下文人案头皆有一部的闲书。
《牡丹亭》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传递出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新思想,打破了饱受封建思想束缚压抑的精神状态。
在明清时代的封建婚姻,不谈爱情,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根本没有婚姻恋爱的自由。单从《牡丹亭》游园惊梦这折戏中,就可以看出闺阁女子被禁锢得有多厉害:杜丽娘竟不知生活了十多年的南安府家中,还有这么大个美丽后花园!
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精神上的压抑,是显而易见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读书深造,只需略学会孝经女德,做做针线女工便是了。当时的那些青年男女读者,因同病相怜,不免为《牡丹亭》中的故事情节唏嘘不已。
在程朱礼学兴盛的晚明时期,《牡丹亭》作为罕见大胆歌颂浪漫爱情的戏曲,打动了无数追求爱情,渴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的心。据说有的女子因读《牡丹亭》寝食难安,郁闷伤心而死;也有的女演员在演杜丽娘时,入戏太深悲情而亡。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癫子,在杜丽娘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说明这种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痛苦是普遍的,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共鸣,实为少有的社会艺术现象。
*如果要从历史学,以及文学方面与考究学等方面来说,《桃花扇》比《牡丹亭》更有文本的学术价值。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是一部才子佳人明剧。成就越来越高,被改编成很多剧本,影响颇深。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是一部才子佳人明剧。是临川四梦之首被改编成很多剧本,有里程碑式的荣誉。
《牡丹亭》和《桃花扇》是两部不同时期的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优秀的戏曲作品。两剧历经数百年来,艺术魅力只增不减,历久弥香,是我国戏曲史上两大璀璨的瑰宝。
《桃花扇》是明未清初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剧作,以桃花扇为引子,抒写名士候方域和名妓李香君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赞颂女主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和面临国家民族兴亡存灭时的深明大义,以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舞台效果十分明显,令人印象深刻。问世三百年来,不断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经久不衰,大放光彩。
《牡丹亭》相对于《桃花扇》剧来说,历史地位及世界文化影响力可以说稍高一点,剧作者汤显祖,明朝临川人,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牡丹亭是他“临川四梦”中最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上下两卷,五十五出,文辞典雅,语言秀丽,剧情曲折生动,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人鬼情未了的生死之恋,想象奇特,艺术手段大胆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戏曲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Daniel S.Burst编著的《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文本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