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怎样赏析?
问题:柳永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怎样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反映的是羁旅与相思。关于整首词的解析,在网络上随处可以查到,老街说说这首词要注意的几个特点。
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士大夫一流,对于柳永有一种很像相声界“主流和非主流”的心态。晏殊就嘲讽柳永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苏轼也曾经揶揄秦观效仿柳永作词:
但是苏轼却对于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大加赞赏,称之:不减唐人高处。
这首词开篇,的确如同盛唐诗作,视野宏大广阔,气势雄浑磅礴。和柳永那些“针线慵拈伴伊坐”境界天壤之别。
下阕写相思笔法巧妙,从两面写来。先是作者
忽然笔锋一转,不写“我思佳人,”却写“佳人思我”:
这一笔法,在杜甫《月夜》中可以看到:
不过柳永的笔锋又一转,重新回到自己的角度,接着写到:
柳永词婉约见长,后人评,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当时的人,都觉得柳永的词俗,难登大雅之堂。
但其实,柳永也有境界高绝的词作,比如他的这首千古名篇《八声甘州》,就一改柔婉的词风,变得气韵沉雄,因此成为词史上的丰碑。
这首八声甘州,连苏轼也称赞不已。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的这首词,是写清秋薄暮时分,词人登高临远,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词人登高纵目,但见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清秋时节,千里无际,一澄如洗。
喜欢宋词的朋友,相信除了会为东坡词的豪放之气顶礼,也定会为柳永词的婉约细腻所折服。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者,柳永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至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一篇《八声甘州》更被东坡巨眼识得,高度褒赞其“不减唐人高处”。不曾轻易许人的东坡何以对此词青眼有加?我们一起来探讨赏析,寻求答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人称白衣卿相的柳永,出身于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有幸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 他早年便抱有强烈的报国理政之心。但无奈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心情郁闷之极,便常常出入于歌楼妓馆、寄情于山水之间。因常年四处漂泊,饱受羁旅之艰,其词除了写尽市井繁华、歌妓情愁,他更特别擅长表达羁旅行役之苦。而作为羁旅之作的典范,《八声甘州》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一起来看释义:
雾雨潇潇,洒满江天。暮***合中清秋如洗;凄凄霜风里天气寒凉。云消雨霁,凭江瞭望,关河凄清寥落,残阳斜照高楼。凡过眼处,千红凋零,万绿渐消,众物华彩尽收。惟有一江秋水,无言汩汩东流。
实在不忍登高远眺,凡凝望、但只见故乡渺远,那放逐的归思如何能收?感叹一年行踪,缘何苦苦异乡长留?料想佳人必定正妆楼眺望,切切期盼中,多少回错把天边行船,误作了情郎的归舟?她何曾想到,此时的我也正斜倚危栏,那深重的思念,早已凝结成愁!
词的上片重在绘景。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一切关于景物的描绘都是为了渲染某种情感。上片诸景渐次呈现中,一个“对”字打头,暮雨,霜风,关河,残照……聊聊几处萧条景物的铺陈,便把肃杀的清秋意境写了个侧底。“清”、“凄”、“冷”三个形容词的连用,又成功托出词人此时悲戚凝重的心情。此情此景也牢牢摄住了人心,不仅让思归游子瞬间被满目的悲秋之气袭了个满怀,读者的心境也深深受到感染。此种铺排,实在堪称“以哀景,述哀情”的典范之笔。
这是柳永一首书写羁旅相思的名作,既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愤懑无奈,又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相思怅惘。
千百年来,这个身处花烟柳巷的词人,用他的浓情才思向人证明了传唱在青楼的作品,亦能留芳。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1 上片:登楼所见秋景点染离情别绪。
“对”,领起全词,清秋暮雨,潇潇凉寒。
“洗”,清秋的明丽,爽洁,纤尘不染,天地素净澄清。“霜风凄紧”,“冷落”“残照”:
秋霜肃杀,秋风凄冷,傍晚冷清,暗淡,凄清,渲染秋的萧瑟,这三句笔墨清淡,却极富感染力,被苏轼评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境界雄奇,气象宏阔,笔力遒劲,婉约中而显豪放气概。
“红蓑翠减”“苒苒物休”“江水无语东流”:
各人有各人的读法,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时间心情不同,从诗词中读出的味道也不同。谁是真,谁是***,强来区分出就没有必要了。心灵深处的共鸣才是最真实的,何必强求专家们的标准解读,谁说你的体会不是最真挚的!
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问题:你喜欢古代的打油诗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一说起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会背上两句,如: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还有: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打油诗常常被人与顺口溜作等号。至于什么是打油诗,还真不太好界定。并不是平白浅显的都是打油诗,比如没人说李白的静夜思是打油诗。
老街觉得,语言过于通俗、口语化,不太文雅的诗,大约可以算是打油诗吧。
如果这样说了,我以为打油诗的高手中,王梵志算是一个。
王梵志是隋末唐除的人,半路出家为僧。王梵志作诗完全用白话 ,对于读者来说不存在理解障碍,所以其作品流传甚广。他的这些白话诗,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妙的打油诗了:
王梵志的诗,不仅仅在普通百姓中流行,对于后世的诗人也颇有影响。因为这些诗并不是简单的打油诗。
例如上面举例的四首绝句,每首押韵都是非常严格。隋唐出现韵书以后,诗人押韵几乎都是符合韵书的,王梵志这四首诗分别押韵纸、未、寘、药、啸。这明显是一个学习过诗歌创作的人。
另外王梵志的“打油诗”具有一定哲理性。具有"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的作用:
【野花香】
打油诗,诗歌中的奇葩。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诙谐幽默,小巧有趣,喜闻乐见接地气。相传由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也有它独特的诗的语言。即音韵美,形象美,诙谐美,口语美。音韵美 : 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形象美 : 活脱脱,真切切,如闻真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诙谐美 : 忍俊不禁,会心一笑耐寻味,这是打油诗的灵魂。口语美 : 大实话,大白话,但鲜活生动,妙语生辉,这是打油诗的"标配",是第一要件。
诚然,打油诗只是诗苑中的一朵小花,一朵盛开于村野、其貌不扬的小小花。我爱这朵小小花。爱之切,献个丑 :
【丁二传,牛!】小蚂蚁,上热搜,二传竟然下三球。打得对手干瞪眼,你说二传牛不牛?【大衣哥转型升级了】甩掉大衣穿西装,眼镜架在鼻梁上。一步登天住高楼,欧式傢具贼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