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热衷于小说人物而曲解历史真实,如曹操,如何对待这类现象?
我觉得这是这是迎合主流价值观和同情心理造成的文化现象。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曹操自己虽然并未直接篡位登基,但是他大权在握为曹丕篡权奠定基础,这就严重违背了三纲五常思想。而且民间对汉献帝具有很深的同情心理,于是,曹操只能作为反面人物存在了。同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民众对汉献帝的同情,对曹操的厌恶其实也是对国家正统能够稳定的期盼,毕竟朝廷不稳,社会***,人民最吃苦受难。
热衷于***人物而曲解历史事实,一定程度上是好事情。为什么这样讲的?记得读吕思勉先生一本关于三国的书,其中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因为三国故事在国内广为流传,很少人对三国的认识会出现重大错误。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三国的主要人物,甚至还有许多故事。可以说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两个人,就能说出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等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或者说故事,任何人都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反过来,换做其他朝代,许多人连那个王朝的皇帝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文臣武将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以及众多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游戏、漫画等等。
实际上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学习历史,或者说他们获得的历史知识,都不是来自于历史教科书,也不是来自于正史。试问有多少人会在自己闲暇的时候去看正儿八经的历史?
放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代生产力落后,大部分的人是上不了学的,但是他们也有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从哪里来?不就是从说书的,皮影戏,戏曲中获得的吗?
这些民间作品的作者文化程度有限,大部分人都是曲解历史,但是这重要吗?正是他们才让无数历史人物变成家喻户晓,让无数人为这些历史人物着迷,这就够了。
没有他们的宣传,关羽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我们历史上有无数将领的战绩优于关羽,可是唯独关羽在民间影响非常大。原因何在,还不是因为民间拥有众多关于关羽的故事,让关羽成为正义的代表。
大部分的历史人物只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才有可能真正吸引观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否则谁会去听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
有人选择只做不说 也有人选择只说不做 扒一扒史料里的“扑朔迷离”?
这个事情撒?豆哥还是讲个小故事。
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陈寿《三国志》.魏书。
就史实而言,曹操就是走的袁绍政治顶层设计之实,无非是有无这段对话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陈寿先生想说什么?难道他想说攫取权力的最有效“捷径”,或者直接说步履王道的“文明”密码?先生已经发现了,先生很想说,但是又为主流***所不容,“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的顶层智慧,又岂容尔等凡夫俗子所能窥测,于是某夜里先生搜肠刮肚,巧借曹操之口:道出毕生所学之肺腑箴言?
这个故事的真伪,您暂时不做判断,但是我们去结合春秋战国的演进的话,是否可以联系春秋的“郑庄公”故事与战国时期“魏武卒”的早期强盛?
着实三国演义的观点是抑曹扬刘,这部书影响了戏剧,多年来戏剧上一副奸臣大白脸的形象使曹操的负面影响深入民间 ,妇孺皆知曹操是个大奸雄。但历史并非这样,曹操是个有历史贡献的人。连***在诗词里都予以了肯定,“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据说,郭沬若写的《蔡文姬》就是为曹操翻案。的确这部戏里客观地反映曹操接回蔡文姬是办了一件好事。要想客观公正评判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就必须先从历史教科书上着手,把真实的历史写进教科书让青少年自小就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再编写一些象《蔡文姬》一样真实反映曹操的戏剧改变曹操在民间的不良形象。
我认为是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我是80后,几乎是在各种***蓬勃发展下成长的。接触过各类***,关于历史的也看过不少,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历史架空类的,随着***的人物进入古代社会。
先说好的一面吧。
第一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都是历史名著,其中的人物***都是作者通过历史的大背景下,通过精妙的手法进行演绎的,但他们都无法跳出这个大背景。这就需要作者刻画时小心地把人物的特点来慢慢的与大时代背景结合,梳理。让文章增加合理性。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这个大时代,对这个大时代的对人物产生兴趣。比如曹操,关羽,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巨大兴趣。更比如《水浒传》让我们发生在宋朝末年宋徽宗时期,让我们了解了宋徽宗时代,官僚腐朽,冤***错案众多。《红楼梦》让我们认识了制造局。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读者对这个时代的好奇。也间接地鼓动了读者想要深刻了解历史的愿望。
第二 中华五千年历史,精彩而又乏味,如果单纯地去读历史,就像小学生的日记流水账一样。我相信许许多多的历史学家开始的志愿并不是历史,就是因为阅读各种历史***的指引想去解开历史的谜团,最后产生兴趣。从而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做出传承的贡献。
坏的一面
同样这种影响非常的普遍,初读文章,因为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先入主,让我们认为历史就是这个样子。人物就是这样狡诈阴狠,就是这样温柔多情,就是这样聪明绝顶,就是这样深明大义。如果没有深刻的阅读历史,很多人到现在还认为曹操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白脸曹操的形象现在还广为流传。现在更是古装剧盛行,历史的曲解越来越多。每次的历史剧的播出都有许多的历史学家都这***出来解释,讲解。
人性如此,还好世上并不不缺理智的人,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历史真相。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历史文化真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