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写雨声的优美诗词,太喜欢听雨了?
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罗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天,总能唤起别样的思绪。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你会感受到往常世俗的喧嚣被一时浇灭,天上人间一样的愁绪,最后竟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静,被雨声阻隔的寂寥。***都悄然归位,或窗前或阶前,静默地听着这雨声,点点滴滴在心里泛起了涟漪,漾起了思绪,一时满心都会足了诗。
然而,被雨声阻隔的世界,不免显得逼仄,任何豪言壮语都难以铺展开来,于是,诗句便步步走向了朴实,走向了自身,走向了情感。有人说雨天会让思绪飘得很遥远,而蒋捷的“听雨”却是跨越了一个人生。
蒋捷原本是南宋进士,生于鼎食之家,若不是时局和命运的共同挑拨,他本可以在阆苑琼楼里安稳度过一生。只是后来,南宋的江山被蒙古的铁骑残忍踏碎,为了不与贼人同谋、为了自己最后的气节,他放下优渥的生活,选择将自己流放、隐居而不仕,“竹山先生”之名由此而来,毕竟从“高楼”到“僧庐”,从歌舞升平到环目萧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甘愿委身。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的文字像极了他的宿命。他将一生写进了这首《虞美人·听雨》,用细腻的文字将时空剪碎,跨越了三千年的家国、跨过了数十载的岁月,从少年的红罗帐暖,到壮年的迁客旅恨,再到晚年的两鬓飞霜,将那快意、挂怀、愁苦都交给了雨声,听满了一生为期。
而今,听着窗外细碎的雨声,敲打着文字,思绪亦不免有些飘远。忆起了孩童时的那场雨,趴在窗台,望着雨幕,细听着雨滴轻敲树叶的声音,只盼着快快雨歇,好出门捉上几只青蛙;如今客居,听着墙外雨打树叶的声音,分明就是那年的雨声,却声声都是他乡。
苏轼曾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一生匆匆几十年,我们都是过客,想来不过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听着不同的雨声、思念着不同的人、漾起不同的情绪。最后,在僧庐草檐下,听得点滴连连,再也发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感慨,悲欢离合总无情,那就随他去吧。
写雨的古诗很多,不乏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美篇名句,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等。
我尤喜爱杜甫的《春夜喜雨》,先欣赏这首五律名篇。
春夜喜雨
杜甫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这时的杜甫结束了流亡的生活,在成都草堂已定居两年。播种耕作,种菜养花,整日与农夫交往,与自然为伴,对时令节气,风云雨雪有很深深的情感,因而,当久旱之后天降春雨之时,满心欢喜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 《春夜喜雨》美作,让我们在阅读诗时,也回到千年前浣花溪畔茅草屋里那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
诗写春夜喜雨,满篇不见一个喜字,却充满喜意。整首诗以好雨开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风送雨,恰如其时,绵绵而下,润物无声的过程一气写下,诗人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诗的颈联描写夜雨景色,春天的夜晚,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到处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尾联是写雨后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鲜艳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一道美丽的风景。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