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的由来和发展史?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雏形是祭祀,古代人民对大自然怀有天然的敬畏,经常通过祭祀鬼神祈求太平,在祭祀活动的时候就会加入舞蹈仪式。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的舞蹈特色,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定义和分类,舞蹈也开始专业化。
古典舞的形成背景?
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集历代之光华,于汉唐兴盛的中国古典舞,为何消失?
中国的主流传统舞蹈是什么?看惯了街上着汉服出行的少年的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道,当然是古典舞了。然而事实远比想象中滑稽,中国的主流传统舞蹈第一是芭蕾,第二才是古典舞。中国有中央芭蕾舞团,却没有中央古典舞团。因此有人说中国古典舞已经失传了,但中国古典舞真的失传了吗?
中国古典舞确实已经失传了,因为中国是没有垂直传承的古典舞的。现今的中国古典舞虽然也称作古典舞,但事实上是一种“新古典舞”,它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的新古典舞,是50年代舞蹈工作者根据传统审美,从戏曲和武术中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进行创编的。因此,中国古典舞也被分为了身韵、汉唐和敦煌三个流派。
中国古典舞为何消失?
中国古典舞的失传,约莫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国古典舞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必然会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逐渐趋于失传的。中国古典舞本身的舞蹈场就依附于封建王朝——古典舞是一种高雅艺术,它的归属在宫廷,在宗庙,却绝不会在市井。这样一种与人民自带距离感的舞蹈,是得不到群众支持的。所以当封建王朝覆灭后,宫中的舞女失去了庇护所被迫流落到民间,她们身上所承载的古典舞文化也会随她们的漂泊而渐渐消散。当然,古典舞并非完全湮灭,比如现在凤阳的花鼓舞中就仍保留着古典特色。
其二就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延续中存在着大量的的“***晶”现象。“***晶”现象原本是地理学名词,后被应用至古典舞领域。古典舞的“***晶”现象,就是指中国古典舞的符号化外壳岩层和内在结晶体都是重建的,它在身体语言的建设过程中就遭遇社会历史的雨水冲刷(比如***),灌入了从前苏联倾泻而入的芭蕾舞结晶体。“中国古典舞”之所以不算真正的古典舞,就是因为在中国古典舞这块结晶体中,大量存在着从芭蕾舞的“***晶”现象灌注的东西,芭蕾痕迹非常重。所以孙颖老师始终说一句话,如果不打断古典舞的“扁担腿”——就是我们学习自芭蕾的开、绷、直,中国古典舞永远没有办法发展。
其三,中国古典舞缺乏一个整体概念。中国古典舞分为三个流派——身韵、汉唐和敦煌。京昆戏曲创生的“身韵”最早成形,但它能否以古典舞的名义统领大江南北万千素材与题材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因为它既包括不了闽南“打城戏”的身段,也包括不了山东、河南、四川、陕西汉画像中的“盘鼓舞”。“汉唐”一词也有些笼统,因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长安“汉舞”与“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长安“唐舞”本非同一,而“唐舞”中又似乎不应把敦煌唐窟的舞蹈排除在外。“敦煌”算是风格划分,但莫高窟早期(北凉、北魏和西魏)以乐伎和金刚为代表的犍陀罗风格与中期(北周、隋)以飞天为代表的中原风格也迥然不同。
中国古典舞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