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一些日本名字很有古典美感(比如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
一般比较优雅的日本人名都是古名,现在的名字就比较随意,这个是两个方面造成的:
1、古代日本有名有姓的都是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比较高;
2、一般老百姓也就是庶民是没用性的,所以一般不会被记载,就比如大儿子叫太郎二儿子就叫次郎,就是这么随性。
上述情况直到明治维新的时候才从根本上改善,但也为日本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这个改善是每个人都要有姓氏,但那时候大多日本人没用文化,也不敢叫那些大宗族的姓。就随意的给自己起个姓,住田地的就是田上,住山边的不是叫山口就是叫山下。住河口的有渡口的就叫渡边。所以这个时期就会出各种奇怪的姓。名字也是千奇百怪。
像小泉纯一郎,家里人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住井或者小河边上,才姓的小泉,纯一郎就是长男的意思。现代日本人起名字就是这么随意。
你举的例子是真正有名有姓的名将、贵族、武士阶层,古代日本百姓一般只有名,太郎、二郎、三郎的叫可没什么诗意,大部分日本姓氏都是明治维新时造出来的,什么山口、松下、田中、渡边、井上,一目了然、通俗易懂,也就没什么浪漫气息了。顺便提一句,“初恋脸”“Gakki”新垣结衣姓氏才有来头,祖先应是来自中国,我国古籍里也有“新垣”这个姓氏。
首先,在说明这个问题,解释一下我国的复姓。
复姓在中国历史上大多都是贵族和神族拥有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纵观身边是复姓的人,你会发现大多有比较好的家境,受比较好的教育。
和中国复姓的读音一致,几乎所有的日本姓都是两个字或以上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复姓在我们生活中的稀缺,造成了日本姓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对动物、鬼神、祖先的原始崇拜一直在日本延续,而中国正逐步消失
中国现在的取名基本不会加入动物了,也基本忌讳鬼神,这种倾向我们自然不能说可取不可取,但是日本这种传统却一直在延续,我们对于这种稀缺性的追求再次导致我们对于日本姓名的追捧。
对于传统的仰视,才是我们觉得日本姓名有古典美感的源头
一个民族缺什么,就会努力追寻什么。无须讳言,在传统的传承上,我们落后在日本之后何止十年,在满大街的建军建国建设建民,和一菜场的王芳王慧王艳王婷中,我们对个性化的姓氏有着无比的艳羡。
也许,经济上的腾飞并不能掩盖住我们文化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奋起直追,还是键盘狂喷,选择权在你手里?还是在你心上?
本文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家好,我是木木创作。
对日本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日本的地名和人名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像京都,名古屋听起来很潮很唯美。之所以会这样,因一位女天王所致。
在中国唐朝时代,日本就有一位元明***,当时因为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汉字就传入了日本,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但由于用法不统一又造成了很多的混乱,所以这位女王就实施了影响至今的的一个政策:全国地名一律使用汉字。据说当时日本的皇室宗族学会汉语是最基本的要求,日本的官场称谓也都改成了中式名字。
当时唐朝的文化一直影响到了现在!日本人取名字会结合汉词诗赋,在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上起名字,他当然会带有文化古典的气息。所以像这类名字,听起来就很唯美,很有古典气息也不足为怪!
从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盛唐时期,我国经济上繁荣昌盛、政治上统一稳定,各民族相互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达,大大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黄金时代”。唐代舞蹈在前朝舞蹈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成熟和完美。唐代舞蹈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分工精细,由典礼晏享舞蹈向***欣赏舞蹈的转化,是唐代舞蹈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中,影响最大,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宫廷舞蹈,流传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舞蹈史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霓裳羽衣舞》是代表作品,无论在音乐创作、舞蹈构思、编舞表],还是在舞美设计、场景布置等方面,都是唐代舞蹈最高水平,成为经典之作。当我们提到《霓裳羽衣舞》,就自然要谈到它的乐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玄宗的一大力作,是唐代“法曲”,也是“大曲”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乐舞,其格局严谨,变化丰富。据说唐明皇玄宗到东都洛阳西郊的三乡驿巡游时,看到了女儿山,忽有所感,按自己的创作意图和音乐构思所成。有史料记载:“《霓裳羽衣曲》者,是元宗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唐玄宗***年间,经济繁荣昌盛,政治统一稳定,各民族融合,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唐朝的音乐舞蹈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霓裳羽衣舞》(本名《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出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舞蹈史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流传200年后成为绝响。
《霓裳羽衣舞》主要描写唐玄宗爱慕神仙,自己飞升到月宫见月宫仙女的神话故事,本来是祭祀太清宫的老子时演奏的音乐。
《霓裳羽衣舞》中音乐曲目是唐玄宗亲自动手创作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融合了西域敬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融合而成,可谓是中西合璧了。唐玄宗崇尚道教,他也想帝位永存,享受荣华富贵,其中的羽衣二字是道教神仙文化中“羽化登仙”的代表物品,唐玄宗也想长生不老。(大明宫内的演出剧照)
《霓裳羽衣舞》真正盛行还离不开舞蹈的表演者——杨玉环,杨玉环是第一个将《霓裳羽衣舞》编排成舞蹈的人,而且她的表演登峰造极,该舞蹈经常在大明宫内上演,有时也到华清池表演,成为当时流行的音乐舞蹈剧。唐玄宗和杨玉环不但是夫妻,还是艺术知音。(知音——唐玄宗和杨玉环剧照)
《霓裳羽衣舞》为何成了绝响?
《霓裳羽衣舞》盛唐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共同完成的大作,两个人俨然是神仙伴侣。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造反,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鼎盛急剧衰落,唐玄宗成了太上皇,没了权力,杨玉环在马嵬坡吊死。《霓裳羽衣曲》中的神仙伴侣下场悲惨,自此后该舞蹈曲目在唐朝宫廷内几乎没有上演,成了衰落的代名词。(李煜和小周后剧照)
200年后,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诗词艺术,他得到了《霓裳羽衣舞》的残篇,他和皇后周娥皇(大周后)以及乐工复原了《霓裳羽衣曲》,并进行排练上演,但已经没有原来韵味。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也够惨的,大周后病逝,南唐被北宋灭亡,自己成了阶下囚,他的皇后小周后还经常遭受宋太宗赵光义的***。《霓裳羽衣曲》因为李煜成了靡靡之音,亡国之声,后世王朝都忌讳,消失在宫廷表演中了,民间也少有上演,曲目散落于民间,不复上演。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多次欣赏《霓裳羽衣舞》,作有《霓裳羽衣舞歌》,其中描述道: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现代艺术家根据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记载的《霓裳羽衣舞》,编成了现代版《霓裳羽衣舞》进行表演!(现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