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故事是真是***?
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流传下来的数不胜数,但传播最广、最经典、最凄婉感人的是四大传说,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作为传说故事,史上是否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已无从考证,也不可能考证明白,牵强附会只能惹来笑谈。像梁祝故事,现在全国竟然考证出了古迹17处:墓10座,书院6座,庙一座,山东济宁马坡乡还出土了明正德年间所立梁祝墓碑,不过也只是记载了梁祝传说。你信那个。
当今有一股考证风,对一些流传深广的人、物、事进行探讨。凡事讲究认真,爱做学问是好事,但要把握一个度,对历经1600年以上,反复加工再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考证,认真程度恨不得令主人公起死回生,坐到访谈节目主持人面前,亲口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述说自己的结局归宿,这就过了。对于文学作品,传说故事,我们考证人物,纠结其真伪,完全没有必要。正确态度应该是,继承、发扬、光大,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再创作,让故事日臻完美,使之传播更广,更利于大众接受。这一点,建国初期的文艺工作者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1958年11月,为向建国10周年献礼,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生何占豪、陈刚,接受了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任务,到59年2月,作品成功,进入排练。1959年5月27日,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在上海兰心大剧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只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从此名扬寰宇,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伟大创举。而当时的俞丽拿年仅18岁。
《梁祝》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3年拍摄的越剧电影。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参加会议期间,建议放映该片,并提议在邀请函上介绍: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此,梁祝故事的这一名字也流传开来。
近年来,梁祝故事被改编成为芭蕾舞、电视剧等等,演奏也有了钢琴、二胡、笛子甚至萨克斯,都很成功!
86年春晚,歌曲《化蝶》将梁祝故事演绎出了新高度: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化丛来,历经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歌词凝练出了梁祝故事的真谛,是对原有音乐的最好诠释。
现在,我们不是去考据梁祝故事的真***,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广泛的基础,故事应该有因有果。我们要做的是,创作再创作,提高再提高,让梁祝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使之成为教育年轻人婚恋的范本。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
《梁山佰与祝英台》我认为真亦真,***亦***。它可能根据历史的某些原型基础加上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自身的对爱情的认知,虑构,拼凑巧作而成。反映了作品中两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坚守和追求。最后流传和演绎成了家喻户,传播深远的千古绝唱,人们被作品中两主人公的悲惨和凄美爱情所感染,以及对幸福爱情的忠贞如追求。同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之大和意义之深远。特别是现在社会崇尚金钱第一的价值观莫大的讽刺!什么房子,车子,票子,金银手饰,彩礼等等五花八门的待稼必备之物弄得人们压力天才。什么出轨,离婚,***,家爆等现象越来越多,离对幸福爱惰追求和守望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警醒,美好的爱情应随社会的发展而同步,不能偏离方向。
所谓无风不起浪,梁祝的爱情故事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先上点干货!
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相传,西晋时期,梁山伯在家读书,遇到了女伴男装的祝英台,二人相见恨晚,并且结拜为兄弟,后于红罗山书院读书。两个人经过朝夕相处,祝英台对梁山伯心生仰慕之情。三年后,祝英台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孩,让梁山伯十天后去提亲,结果被马文才抢先一步,梁山伯回家后心如刀割,因相思之情而郁郁寡欢,最后病死。祝英台知道后悲痛欲绝。在上轿行至马家经过梁山伯墓前,祝英台便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所以说历史上确有此事,只是后人添油加醋,增加其神话色彩,但是都是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