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员上朝,整齐的“衣冠禽兽”,夏天这么热,起痱子怎么办?
根本起不了痱子的,他可能比你还凉快也说不定。
举一个现代例子,你看看新闻上那些中东人,去看沙特的那些富裕王爷,它们肯定有空调。看看沙漠上那些中东人,那一个不是穿着一身大袍子?
叙利亚、阿富汗那些大夏天在沙漠上在秃山上打仗的战士们也每人一身大袍子,一嘴大胡子呢!都不怕热,还裹着一堆布缠就的头巾。没听说他们被起痱子困扰。
还有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那一个不是穿的鼓鼓囊囊啊,戴着厚重的钢盔,还戴着手套,也不怕热,也没听说他们发痱子粉给士兵。只是他们喝的水比较贵。
还有建筑工兄弟们,大夏天也爱穿一身厚衣服辛苦工作。也不起痱子。
古代上朝的官员们夏天的日子肯定要比上面这些人舒服的,绝对不会起痱子。
这么说吧!
你以为咱们普通人现代衣服很高级,很多,很时尚,很凉快吗?比古代人衣服好吗?
不!
现代人的衣服其实都是石油提炼出来的化学品制成的衣服,你身上的所谓纯棉服也不是纯棉服,都有化学制品在里面,穿起来根本不如古人的衣服舒服。
热是肯定的,起了痱子,只能熬着。
看看古人怎么说的。王维是唐代大官,《苦热行》的“轻纨觉衣重”就说得明明白白,应该是大汗淋漓,才会薄薄的衣服觉得沉重。周麟之是宋代大官,他的《苦热行》,“坐曹束带总不能”,更加说的清清楚楚。坐曹,就是所谓的衣冠禽兽在衙门里办公,因为热,衣服都穿不住。
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热的要命,怎么办?能躲就躲。明朝建都在南京,长江一带的城市,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南京也是如***包换火炉,因此据说明朝许多皇帝拒绝上朝。
再古代一点,描写古代官员懒于上朝的,就是《诗经》—鸡鸣。老婆说鸡叫了,他说不是鸡叫,是虫子叫;老婆说天亮了,他说不是天亮,是月亮的光。有人说这首诗写的是公元前800多年的齐哀公,***无度,我猜测恐怕是哪个怕热的官,晚上虫子叫,应该是盛夏。当然,齐哀公最后是被热死的。
感谢邀请,
官员夏季上朝热不热,
当然也热啊,但没你想的那么热,
为何?
不要低估中国古代智慧,
衣食住行,衣和住占了一半,
先说穿衣带帽,
古代官服,礼仪,官服官帽大多***用丝绸锦缎,这类面料天然轻薄,不沾身,比较凉快透气,
其次在官服官衣里面有专门的衬衣,那时的衬衣与现在的不同,多***用麻衣,甚至竹衣,作用就是撑起外衣,不沾身,
为何你看古画里官员体型都很宽胖?
岂止是上朝啊?所有当官的在升堂或处理公务时,不是都得穿着官服吗!这么跟您说吧,远了甭说,就说一百多年前的大清朝,他官与官之间在相互拜访时,也都是要穿着官服的。
电视剧《大宅门》里,不是有这么一个事情,说白景琦小时候淘气,把进京述职的官员的官服给偷走了。他妈批评他说,这些个当官的也不容易,你这么一闹,岂不把他的前程给弄没啦?
进京述职脱衣裳干嘛呀?热呗!所以在没有轮到他时,便先把厚厚的官服脱了放在一边,穿着里面的便装在那儿等着。官服被白景琦偷走了,上面的大官一叫,官衣没了,官员的体面都是小事儿,国家规定的礼仪何在呢?所有,弄不好就得把官丢了!
胡雪岩,生长、发迹都在杭州。杭州,中国最热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那到了夏天,官员们就都不升堂办公了吗?哦,县太爷升堂办案,下穿齐头裤衩、上面穿着件前后两块布、两边用几根布条连接着的丝绸小褂儿,手里还摇着把大蒲扇,行吗?不行吧!
甭说官员办公时要穿着官服,就是胡雪岩拜访官员时,不是也都要穿着官服嘛。所以,他们身边都要跟着一个挎着包袱的下人,干嘛呢?
在那会儿,官员同官员见面时,首先要身着官服,在官员办公的正规场合,行官方礼节,这叫规矩。待走完这一套程序后,方可进入主人接待客人的聊天室,即所谓的进屋升炕,然后就是换衣服了。这时候,挎着包袱的下人把包袱打开,把便装拿出来让主人换上,再把主人脱下来的官服叠好包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麻烦呀?
这要是没带着便装咋办呢?有一回胡雪岩拜访左宗棠时,就没带着挎包袱的下人,两人例行完公事时后,左宗棠一看胡雪岩热呀,便从衣架上拿下来一件旧丝绸袍子让胡雪岩换上。据说左宗棠左大人是个又矮又胖的主儿,他那衣裳穿在胡雪岩身上并不合身,可依然是令胡雪岩受宠若惊了一场!
古时当官的穿着官服热吗?热!咋办?没办法!官场体面吗!三伏天去杭州走在街上试试,即便光着膀子,汗也会顺着脖腔子往下流。再给你穿上套内衣,外边套上官服,往轿子里一坐,那滋味儿,谁难受谁知道!
如此看来,在过去当个“衣冠禽兽”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当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