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会不会影响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性格?
汉字很好,幸亏当年文字改革没有改成拉丁字母。至于说汉字好在哪里,只能慢慢体会。中国聪明在于悟和慧,汉字给了很大的帮助,西方人在于思和辨,那是拉丁字母决定了他们的形而上的思维。
再说一个,观察***的思维,为什么***远胜于他的对手,关键在于***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思辨原理,同时又有东方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聪慧无比!
今天的汉字是笔画文字,有6个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构成了万千汉字,就跟26个字母构成英语单词一样,一个不能少,笔画文字和字母文字,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本质上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语言,应该是表达的方式会影响到一个人。比如说话的艺术,会说和不会说,有登台亮相怯场的,有借此机会展现自我演说成功的。最好的语言是写作还是演讲,都有他们的民族个性,拥有他们的粉丝。
语言文字都一样,语言必然有词汇,词汇必然和事物对应,必然和历史对应,语言文字必然和生存环境相结合。所以啊!语言文字必然是对应的语言文字的世界体系,必然具有逻辑,必然具有区域***物体现。譬如一个地方所特有的事物存在,必然反生的美好章节的经典伴随。必然体现于人们情绪的一般表达和感叹。所以啊!影像人们的不分气质以及性格在所难免。
很明显如果把语言体现于计算机上,那么语言的性格就明显多了。如俄语,有些发音需要非常特殊的发声。你也会发现许多外国人不怎么会中国语言的发声。。你是是汉语通,也带有独特的洋味儿。
你会发现婴儿在学说话中的困惑,尽管此时的婴儿已经知道的大人的一如,可是婴儿依然无法用语言表达。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变了,婴儿学会了说话了!视乎打开了民族意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多年来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中主要就集中在语言究竟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另外,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语言是哪里来的?语言来自于人类社会;不同的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语言来自社会,反过来,语言由无时不在影响着社会,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以及每一个人。
举个例子。英国历史上有过一个“诺曼征服”(不是二战时期);此时的英伦三岛处于法国人的统治之下——法语轻而易举的成了英国的贵族语言——
一些英国贵族深受法语的影响,反映在他们日常生活当中比如某些高雅的体育运行比如击剑或者网球都是用的法语,而不是英语。
更加奇葩的是,用英文写的小说以及诗歌偏偏要用不少法语词汇来表达作者微妙的想法或者直观的描述,因为作者觉得英语不足以将他的意思表达清楚!
再来看现在的网络或者社交平台,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体”或者表情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说话的人或者写文章的人觉得现代汉语词汇以及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想法,必须借助各种网络语言甚至表情包来助力。
不用说,只要稍微留意,任何一位网友都可以从网络帖子里判断发帖人的年龄以及性别,甚至还可以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和性格。
汉语的词汇不同于英语;汉语里面描述烹饪法的词汇尤其丰富,比如“煎、炸、烹、炒、煨、煮、焖、煸、烧”等等,聪这些词汇当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精致到了极点。
英语里面当然没有这么多词汇来选择,大概只有蒸、煮、烤就够用了。因此,英美人或者说盎格鲁撒克逊族人的性格和喊民族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显得“野蛮“的很,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
举个例子。谙熟中国语言的宋代词人苏东坡,一生不得志;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美食的向往以及对烹饪方法的追求与创新,比如流放期间,就琢磨出了“东坡肉”和“东坡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