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中,形容头发为什么用"青丝"或"绿云"?
古代“青丝”最初是指“青色的丝线或绳缆。”,如:《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南朝 梁 王僧孺 《古意》诗:“青丝控 燕 马,紫艾饰 吴 刀。”
后来用来形容头发。
唐 李白 《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之二:“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然而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都知道“青丝”是指“黑发”,那么,“青”就是“黑”了,但“青”不仅指“黑”,否则,五色“青黄赤白黑”岂不有重复?由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知,青一指青色之物,一指似蓝而深于蓝的颜色,即五色之一的青色。而“青”又常指“微绿”,如“草木初生为青色,引申为出生,少年,青春”。所以,“青”春必是一种“绿”春。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的宫女之多,由宫女们梳妆打扮的盛况可见一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氺也。”
古代的断发有何意义?
古代断发是一种刑罚,也被视作是对父母的大不敬。中国自古讲究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断然“不敢毁伤”的。
断发还能表达男女诀别之意。古代女子断发一般意味着看破红尘出家,或对生活或情感失去信心,太过悲观、失望,内心有极大的不满和痛苦。长发是爱情的见证,剪去长发,是为死去的爱情殉葬。
短发也表达一种思想之情。古代夫妻也称为“结发”,夫妻短暂离别时,剪一束头发相互留念。
意思是剪断自己的头发。在古代的时候,头发代表着思念,剪断自己的头发的意思是想要彻底的放下一些事情,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好好的去生活,到最后的时候,一定会生活得更加的幸福快乐,所以说没有必要那么的极端,等到最后的时候,让整个人变得非常的痛苦。那你能够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整个人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坚强。
黑发为什么叫青丝?
1.青天的“青”指“蓝”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可能存在颜色差别,但是还应该是蓝,才能说青于蓝。
2.青草的“青”指“绿”
例句:“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用春草比喻青袍,春草的明显特征是绿,相似的比喻更为恰当。
3.青丝的“青”指“黑”
最有名的例句就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里的青丝就是黑头发,大家都熟悉。
从魏晋就开始有青指黑的说法,《晋书•阮籍传》中“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阮籍是个***,青白眼只能是黑白眼珠子。阮籍能做“青白眼”,面对庸俗的人,斜视,白眼球居多,表示不喜欢;而对应的青眼就是黑眼珠在正中,表示喜欢。
so,“青”这个字的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青丝”这种固定搭配耳熟能详也就流传下来了。
看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忘了谁写的了。
首先纠正一下,白发不叫青丝。头发为青丝。古有青丝变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的是然在遇到心里无法承受的事时,因为思虑过度,一个晚上的时间 ,一头青丝已经变成白发。
《中国古人的颜色观》
在刨故纸堆的时候,发现古人的颜色观与今人对颜色的定位及描述差别很大,有时竟会大相迳挺。古人颜色观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形:一,暗色入青。如黑发称为青丝,苍山一般为青山,穿着暗淡为穿青挂皂,环境色暗为苍溟青黛,脸色病态或愤怒阴沉为脸色黑青,戏剧中常穿淡色服饰的女角为青衣。二,色转以强调某类深度。如称炉火红透为炉火纯青,血色殷红称为一腔碧血,黑色的燕子称为紫燕,凝望则有春来江山绿如蓝之感。三,模糊的颜色描述以突现某种风韵。例如秀色可歺,锅中熟蟹披大红,玉壶美酒清若空,日照香炉生紫烟。
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观?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原因:第一,古人缺乏对于颜色的知识积累和本质认识,这种本质认识是牛顿揭示了光和颜色的关系之后才可能发生的。第二,中国古人仅用黑赤青白黄五种颜色来状写世界显然力不从心,而世界万物的仪态与颜色变化极为丰富,于是发生对颜色使用的张冠李戴或借用表述,如炉火纯青、一腔碧血等。第三,习惯使然。例如崇尚华丽文风的南北朝时期不喜欢用黑色描写可人之物,于是精灵小巧的小燕子就被称为紫燕,沿用至今。特别是人的头发,古人称受之父母,除僧尼外一般人都畄长发,剃光头极少,使青丝成为头发代用名词畄传后世。第四,粗略观察记写结果。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春来江水绿如蓝等,不排除古人中有色盲记录下观察结果,又无人更正,流传至今。
古代先民的颜色观对我们今日的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我们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苛责古人,指点正误。让我们学好今天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和改造世界,为我们飞腾的祖国做好力所能及服务。
以上所论系个人孔见,欢迎批评指正。
咸阳人